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英文名:Jilin University;英文简称:JLU),简称吉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该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吉林大学的前身为1946年建立的东北行政学院。1958年8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200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更名为吉林大学和平分校。2007年,吉林大学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随后成为入选首批国家”珠峰计划“的11所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校。2019年12月,吉林大学入选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理事单位。2023年3月30日,由吉林大学联合发起组建的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2024年4月19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鼎新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

截至2025年5月,吉林大学有6个校区、4家附属医院,校园占地面积734.58万平方米,建有珠海研究院面积150.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8.95万平方米。学校下设48个教学单位,涵盖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招生专业1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新兴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学校有在籍学生75424人,有专任教师6291人,其中教授2436人。

吉林大学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6名,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97名,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第101-150名。

历史沿革

追根溯源

原吉林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它的前身是东北行政学院

1946年9月,哈尔滨大学原是一所私立学校,东北行政委员会接收后改为公立大学,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所比较正规的高等学校。1948年5月,东北地区行政学院与哈尔滨大学合并,改名为东北科学院;11月,东北科学院南迁至沈阳市,复名为东北行政学院。

1950年3月,东北行政学院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成为培养财经政法方面专门人才的正规大学;9月,学校迁至长春市。1951年8月,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东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吕振羽来校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国家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院校中抽调出一批知名学者,充实学校的师资队伍,加强了学校的实力,东北人民大学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5年5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匡亚明来校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同年9月,匡亚明校长提出了学校要形成和发扬“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空气;高度的社会主义学术空气;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空气;高度的社会主义体育文娱空气”。这“四种空气”成为鼓舞全校师生员工前进的精神动力。1958年8月,东北人民大学划归吉林省领导,更名为吉林大学。

1960年,国家正式批准吉林大学为重点综合性大学。1978年,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出任校长。1979年,唐敖庆校长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全面论述把重点大学建设成为教育与科研“两个中心”,成为新时期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1984年8月,学校成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8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1995年9月,学校顺利通过 “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至2000年6月合校前,历经了50余年发展和建设的吉林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吉林省工业大学的前身是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

为适应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和中国一汽兴建对专门人才的需要,经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国家高等教育部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将华中科技大学的汽车及内燃机专业、交通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的汽车专业调整出来进行合并,在长春成立汽车拖拉机学院。首任院长由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饶斌兼任。1955年9月26日,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宣告学院成立。1958年11月,吉林工业大学下放由吉林省领导,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1960年,学校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3年10月,学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把学校办成理、工、管相结合的国内一流水平大学的新时期发展目标。1997年11月,国家正式批准学校“211工程”建设可行性报告,吉林工业大学成为首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98年9月,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院校。至2000年6月合校前,学校经历了40余年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以汽车、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重点大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

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决定在医务训练队基础上筹建卫生学校。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诺尔曼•白求恩直接参与了学校的创建工作。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唐县牛眼沟村正式成立。首任校长江一真。1940年1月,为了学习和纪念白求恩,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1945年10月,学校奉命迁至张家口市。1946年6月,白求恩学校与河北北方学院合并,命名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1948年,学校移驻石家庄市,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并,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医科大学。1949年,学校迁至天津市,与天津陆军总医院合组为天津军医大学。1951年,学校改称南方医科大学。1954年2月,第一、第三军医大学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后迁往长春市。1958年6月,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地方领导,定名为长春医学院。1959年6月,学校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恢复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校名。1984年10月,学校召开第四届党代会,确定了学校现代化医科大学的发展方向。至2000年6月合校前,这所创建于抗日烽火中学校,历经了6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东北地质专科学校

新中国建立之初,地质技术干部奇缺。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决定成立地质专业学校。1951年12月1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正式成立。首任校长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兼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以东北地质专科学校为基础,由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长春分院地质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合并组成东北地质学院。1957年1月,东北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12月,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79年2月,教育部决定长春地质学院列为全国重点高校。1984年5月,学院召开第八届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以地球科学为中心,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发展边缘新兴学科的综合性地质大学的发展目标。1996年12月,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1997年3月,长春地质学校正式并入长春科技大学。至2000年6月合校前,学校经过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中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

原长春邮电学院的前身是东北地区邮电学校。

为支援解放战争,加速恢复与建设东北解放区邮电通信,1947年3月10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根据中央指示,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创建了东北邮电学校。首任校长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局长陈先舟兼任。1947年冬,学校迁到哈尔滨市。1948年10月,又奉命迁至长春市。1953年4月,更名为长春邮电学校。1955年4月,改名为邮电部长春电信学校。1960年4月,邮电部决定在长春电信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长春邮电学院。1963年至1973年期间,学校几易校名。1963年9月,复名为长春邮电学校;1969年7月,改名为吉林省邮电学校;1973年3月,再次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1973年7月,复名为长春邮电学校。1979年1月,长春邮电学校改建为长春邮电学院,实行地方与邮电部双重领导。1990年10月,学院召开第四次党代会,为学院实施和完善以教学为中心,教科产三结合的办学模式,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至2000年6月合校前,这所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类人才。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几经改建而来,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期开办的北洋马医学堂。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王朝日渐衰落,不得不“变法”立新,兴办洋务,建立学堂。1904年12月1日,北洋马医学堂在保定市正式成立。1912年,由北洋政府接管,改名为陆军兽医学校,后迁至北平市。“九•一八”事变后,学校为躲避日机轰炸,几经辗转,于1938年迁至贵州安顺。1949年秋,学校师生审时度势,拒不执行南京方面搬迁命令,保护学校财产未受损失。11月,安顺解放,学校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兽医学校。中央军委确定安顺兽医学校员工为起义人员。1951年10月,学校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1952年1月,学校由贵州安顺迁至长春市。195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与解放军第一、第三、第四兽医学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首任校长由总后兽医局副局长任抟九兼任。1956年7月,学校移交农垦部,改名为长春畜牧兽医大学。1958年5月,改名为长春农学院。1958年至1959年期间,长春农学院、北安农学院和长春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相继并入。1959年6月,改名为吉林农业大学。1962年1月,学校交还军队,复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1992年8月,学校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1999年4月,学校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11月,学校移交地方。至2004年8月并入吉林大学前,学校见证了百年的沧桑岁月,成为了一所以军事兽医学教育和军事后勤教育为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军事后勤人才的高等军事学校。

合并组建

2000年6月12日,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

2001年,学校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同年12月,吉林大学成为国家首批获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等学校。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

2006年9月,举行了合校六周年暨建校六十周年校庆。2007年,吉林大学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随后成为入选首批国家”珠峰计划“的11所高校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入选了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同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吉林大学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5月26日,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6月20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揭牌成立。8月,学校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A类。12月21日,吉林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4月,学校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学校与中国太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12月,吉林大学入选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理事单位。12月18日,吉林大学纪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暨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80周年大会在长春市召开。

2020年1月,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同年10月,学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2021年3月,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被批准成立。9月30日,吉林大学、吉林省公安厅长春市公安局共建法医人类学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心校区东荣大厦会议中心举行。2022年,吉林大学再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月5日,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党史党建学长白山高端论坛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办。活动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

2023年3月30日,由吉林大学联合发起组建的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成立。4月9日,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正式入驻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4月14日,吉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大会举行。4月26日,学校牵头组建的吉林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联盟成立。9月15日,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纪念馆开馆。10月25日,吉林大学“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该实验室依托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围绕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展开交叉研究,已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实验室。12月8日,吉林大学自贡市沿滩区技术转移中心合作签约揭牌仪式暨化工安全实训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举行,标志着吉林大学自贡市沿滩区技术转移中心正式成立。12月15日,由长春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与吉林大学有效协同、精诚合作,共同成立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长春研究院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吉林大学研究院在吉林大学举行揭牌仪式。

2024年4月19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大会在鼎新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5月25日,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在吉林长春揭牌。10月18日,吉林大学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12月2日,吉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成立大会在鼎新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12月15日,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大会暨历史文化前沿论坛在中心校区鼎新大讲堂举行。12月19日,吉林大学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通过线上平台顺利召开。

2025年3月18日,通用技术集团与吉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全面深化和拓展在高端数控机床、医疗健康、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合作。4月17日,吉林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在郑州经开区揭牌成立。4月3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与吉林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座谈交流会在北师大举行。5月13日,吉林大学与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签署教育培训服务合作协议。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吉林大学共有九个学部,下设48个教学单位,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招生专业12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吉林大学有专任教师6291人,其中教授2436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1人,吉林大学各类国家级人才总数为528人次,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和“长白英才计划”人才在岗175人,吉林大学“匡亚明/唐敖庆学者”在岗998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新兴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19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5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1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累计获批88个国家级、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已有20个专业通过国家级工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共有89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截至2023年7月,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数已达到9个,位列全国第九。截至2016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门。

吉林大学取得众多教学成果奖,具体如下:

学校合作

截至2025年5月,吉林大学已经与43个国家和地区的31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名的50所,前200名的76所。学校与19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9个中外合作平台。学校与国(境)外高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肯塔基大学等建立了84个双学位项目,还有许多校际交换学习项目、短期交流项目。与俄罗斯托姆斯克理工大学等举办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实施“吉大学子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与世界顶尖名校合作推出线上课程、学生工作坊、国际研讨班等,2021-2022年立项资助 58 个项目,参与师生 5012 人。推进 JLU Global Lectures(吉林大学杰出学者讲座)计划,邀请 57 位顶尖国外专家在线举办学生讲座,参与师生达 30460人。推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2021-2022学年“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培训班”招收初级、中级培训学员合计 100 人,覆盖全校20余个学院。

同时,吉林大学也与国内各个高校和企业有众多交流,具体如下:

截至2025年6月,吉林大学与32所台湾高校、4所香港特别行政区高校和3所澳门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搭建在校师生与港澳台高校青年师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目前与29所台湾高校和2所香港高校开展交换学生项目,与4所台湾高校建立了双联学制合作培养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开展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每年为在校学生提供近200个赴港澳高校交换学习名额与机会。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821.6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东北地区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东北区域中心。

截至2025年6月,吉林大学图书馆共有古籍藏书37000种,近40万册。其中善本书6000余部。其中收入《中国善本书总目》的978种;专家学者赠书5000余种,33000余册;另藏有精平装古籍4000余种,近2万册。藏书在地方志、宗谱、金石考古、佛道教、明清别集等方面具有特色。

截至2025年6月,图书馆注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购买了包括web of science和EI在内的48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4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电子图书140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球科学、汽车、满铁资料等12个数据库。2000年引入了美国SIRSI自动化管理系统,统一了五校区各专业图书馆管理软件,实现各校区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全流通、开放式的服务。图书馆实现了万兆核心交换机、千兆汇聚层交换机、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基于校园网络实现了大规模并发用户的访问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远程服务。

学术期刊

吉林大学出版的期刊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与自然科学类,典型期刊有《吉林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吉林大学学报》是由吉林大学合并前各院校所属的自然科学学报经整合而来,于2002年1月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分为五个版本出版:《吉林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除《吉林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外,其他四个版本均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信息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报被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录,在理学、工学、医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各个专业上均有贡献。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8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25个,吉林省实验室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高压与超硬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深部探测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共建)。

国家大学科技园: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新加坡肝脏病学研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草药育种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合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石油化工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微结构化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工程仿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表观遗传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未来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基础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哲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吉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国家高端智库:东北地区东北亚研究院。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019年度省部共建大学 协同创新中心: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科研基地。

吉林省协同创新中心:东北亚区域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东北亚国际语言文化研究基地、高校外语教育研究基地。

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中俄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日本侵华史研究中心、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高句丽渤海研究中心、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

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创新创业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与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合作智库、廉政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东北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高句丽渤海研究中心、犯罪治理研究中心(立项培育)。

“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物质制备科学科技创新平台、汽车工程科技创新平台、高压科学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整合生物学科技创新平台、工程仿生科技创新平台、集成光电子学科技创新平台、东北资源与环境科技创新平台、计算与软件科学科技创新平台。

“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边疆史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经济分析与预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社会发展理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东北民族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亚研究中心、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生物考古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兽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器官再造与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控装备可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质模拟方法与软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汽车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地热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知识驱动人机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东北亚老龄主动应对与仿生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长春化学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页岩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高压先进科学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低碳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白山火山综合地球物理学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北方寒区气道疾病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25个: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复杂条件钻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应用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复杂结构岩土体灾变防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长白山火山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高效播种收获装备重点实验室(试运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吉林数据与应用中心、长春国家实验动物中心、吉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Ⅲ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Ⅲ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代动力学Ⅲ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物工程Ⅲ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学Ⅲ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Ⅲ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免疫与分子生物学Ⅲ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细胞生物学Ⅲ级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计算机通信重点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通信上海软科学重点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通信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部级工程中心: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国家863计划长春特种工程塑料研究开发中心(科技部)、汽车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中心、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网络技术及应用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地热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车辆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工程仿生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物识别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道路交通创新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重大疾病分子与化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酵母表达重组蛋白质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牙发育及颌骨重塑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应用原子分子光谱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油页岩与共生能源矿产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组织修复重建与再生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外科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组织工程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先进气体传感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营养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

其他科研机构、实验室:东北亚研究院、古籍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南方研究院、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东北历史与疆域研究中心、知识经济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果

人文社科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吉林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方面,获国家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几十余项。其中一等奖有著作《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论文《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学校获第五至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25项,青年成果奖3项。获吉林省第九至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6项。

2021年,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获立项60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3项。共有4篇标志性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42项成果获第十三届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部书稿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自然科学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3 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3项,技术发明奖9项,科技进步奖11项。此外,吉林大学作为第一单位还获得多项教育部科技奖励、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中华医学科技奖。2021年,吉林大学SCI收录论文5955篇,EI 收录论文3630篇,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收录论文2492篇,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收录3910篇。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收录516篇,作为第一作者国际合著论文收录959篇。学校专利授权总量2648件。

学校排行

QS

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吉林大学位列第497名。

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吉林大学位列第502名。

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吉林大学位列第497名。

上海软科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吉林大学位列第27名。

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中,吉林大学位列第101-150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吉林大学位列第26名。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吉林大学位列第26名。

ABC

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吉林大学位列第28名。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徽志确定于建校50周年,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天鹅飞翔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

校训

吉林大学校训是“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校旗

吉林大学校旗确定于建校50周年,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校歌

《吉林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50周年,词作者是全国著名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学副校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公木先生(张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国著名音乐家、中央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王世光先生。2005年12月,校歌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吉林大学校歌》概括了吉林大学发展壮大的历史,描绘了吉林大学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宏伟目标,展现了吉大人的宽阔胸怀、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

校园活动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4月,吉林大学共有224个社团,其中,在中心校区的有146个,南岭校区有24个,和平校区17个,南湖校区9个,新民校区19个,朝阳校区9个。

吉林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简称吉大模联,成立于2010年4月,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团委下属的学术科技类社团,下设学术部、外联部、宣传部和秘书部四大部门。协会活动主要围绕着开展和推广模拟联合国活动展开,立足于吉林大学校内,在定期举办校内会、学术沙龙等特色活动的同时,也与国内其他高校的优秀模拟联合国社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联系。

吉林大学政能量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3年,隶属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现有登记在册志愿者百余名,累计志愿服务超6000小时,在2020-2021学年行政学院年审答辩及年终答辩中获评“先进社团”及“优秀社团”称号。

吉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协会(简称农协)成立于1994年8月,是吉林大学唯一致力于研究“三农”问题的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不可否认的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新时代,每一位青年都应该关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三农”问题。那么,以“服务三农,天下为公”为宗旨的农协,恰是我们吉大学子学习交流农业农村问题的场域。目前,农协已同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参与相关的调研活动和理论学习。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外语协会成立于2000年,以“将英语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和爱好”为宗旨,倡导“学习外语、应用外语”,举办各种以外语为载体的比赛、讲座、娱乐、交流等活动,10次获得校优秀社团、校优秀社团标兵及院优秀社团的荣誉称号,致力于激发同学们的外语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的外语水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统计时间截止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吉林大学有前卫校区、南岭校区、新民校区、朝阳校区、南湖校区、和平校区六大校区,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位置,其中前卫校区又分为前卫南区和前卫北区。前卫南区为吉林大学校部机关所在地,新民校区为吉林大学医学部所在地,和平校区为吉林大学农学部所在地,朝阳校区有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地质宫,如今是吉林大学博物馆的所在地。

前卫校区

前卫校区为原吉林大学所在地。校区共有两个校园,其中,前卫南区位于长春市西南部前进大街2699号,为原吉林大学新校园,现吉林大学校部机关所在地。校园内现代化建筑林立,主要建筑物有行政楼、无机合成-超分子实验楼、理化综合楼、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数学楼、东荣大厦、新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图书馆、萃文楼、外语楼、体育馆、商贸楼、文科实验楼和友谊会馆等。前卫北区位于长春市解放大路2519号,为原吉林大学老校园,主要建筑物有理化楼、设备楼、图书馆、科技楼、鸣放宫和文科楼等。

南岭校区

南岭校区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为原吉林工业大学所在地。校园占地面积广,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其主要建筑物为:机械楼、链条所、交通楼、俊民楼、继教楼和体育馆等。

新民校区

新民校区位于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为原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所在地。该校区是吉林大学医学部所在地,有4所附属医院。校园内建筑多为伪满洲国时期的伪满政府用楼,庄严、肃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建筑物为:基础楼、护理学院、校部楼、预防医学院楼等。

朝阳校区

朝阳校区为原长春科技大学所在地。校区共有两个校园,其中朝阳西区位于文化广场旁,西民主大街6号。其标志性建筑为建于1952年的地质宫,是在停工的浦仪“皇宫”工程的基础上建造的,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是吉林大学博物馆的所在地。其他主要建筑物为鸽子楼、实验楼、水工楼等。朝阳东区位于亚泰大街4026号,为应用技术学院所在地。

南湖校区

南湖校区位于长春市南湖大路5372号,为原长春邮电学院所在地。校区坐落在南湖公园旁,校园环境安静,已初步建成花园式校园。主要建筑物有办公楼、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图书馆和培训中心等。

和平校区

和平校区位于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所在地。该校区为吉林大学农学部所在地。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办学和生活设施齐全。主要建筑物有机关办公大楼、植物科学楼、基础教学楼、军需科技楼、畜牧兽医教学科研楼等。

校友情况

学界校友

政界校友

商界校友

军界校友

校园风貌

前卫南区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前卫南区新馆于1999年策划兴建,2005年11月投入使用。新馆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矩形建筑挺拔庄重。

基础医学楼

基础医学楼位于新民校区,门前伫立着白求恩雕像。是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

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坐落在吉林大学前卫南区校园。实验室于2001年6月破土动工,11月12日落成。是中国高校第一个以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德尔米德教授的名字命名的实验室。

地质宫

吉林大学地质宫建于1952年,是在停工的浦仪“皇宫”工程的基础上建造的,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是吉林大学博物馆的所在地。

所获荣誉

2005年,入选“211工程”。

2006年,入选“985工程”。

2010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入选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6所高校之一。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11月,入选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2022年,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荣获教育部2021年度“拔尖计划”2.0荣誉奖项。

2024年10月,吉林大学吉速方程式车队荣获2024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年度总冠军。

2025年1月,荣获2024年度向国家民委报送信息先进集体。

2025年5月,荣获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突出贡献奖。

2025年5月,在第10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中荣获金奖。

参考资料

学校章程.吉林大学.2023-04-29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9

吉林大学.爱企查.2024-05-28

地理位置.吉林大学.2023-04-29

吉大简介.吉林大学.2025-04-26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网站.2024-05-28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百家号.2025-04-15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QS TOP UNIVERSITIES .2024-06-06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2024-04-03

学校标识.吉林大学.2023-04-29

统计资料.吉林大学.2023-04-29

院系设置.吉林大学.2025-04-21

吉林大学2023年 吉林省 本科招生计划.吉林大学招生网.2024-05-28

12位吉大校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5

18所高校!教育部公示一重要名单.澎湃新闻.2025-06-09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国政府网.2025-06-09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5-06-09

白山松水育明珠: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09

“985工程”学校名单.教育部网站.2023-04-29

历史沿革.吉林大学.2025-06-09

“211工程”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9

Members.Academic Consortium 21.2025-06-09

唐班十年路 足迹向峰行 ——吉林大学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回眸.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4-29

教育部公布14所入选“2011计划”高校名单.新浪教育.2025-06-09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网站.2025-06-09

现任领导.吉林大学.2023-04-29

田辉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今日头条·界面快讯.2025-03-28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4-29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9

信息名称: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4-29

吉林大学入选国家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理事单位.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4-02-18

吉林省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在长春成立.北青网.2024-05-28

吉林大学成立哲学社会科学战略咨询委员会.金台资讯.2024-05-28

办学条件.吉林大学.2025-04-18

地理位置.吉林大学.2025-04-18

今日吉大.吉林大学档案馆.2025-06-09

信息名称: 教育部 国家计委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4-29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农业工程博士论坛.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25-06-09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4-29

吉林大学入选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4-29

信息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9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5-06-0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所高校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人民网.2025-06-09

学院简介.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5-06-09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揭牌成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2025-06-09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林省人民政府.2025-06-09

吉林大学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学科研院科技开发办公室(国内合作处).2025-06-10

吉林大学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吉林大学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成立.中国科学院.2025-06-10

吉林大学纪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 著书还原真实白求恩.中国新闻网.2025-06-10

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关于确定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9

学院简介.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所.2023-04-29

吉林大学、吉林省公安厅、长春市公安局举行共建法医人类学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教育在线.2025-06-10

吉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党史党建学长白山高端论坛举办.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让科创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日报.2024-05-28

吉林大学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吉林网.2024-05-28

吉林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联盟成立.中国新闻网.2024-05-28

吉林大学历史名人纪念馆落成开馆.中国日报网.2024-05-28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0.21-10.27).国家文物局.2024-05-28

​推动校地高质量发展 吉林大学自贡市沿滩区技术转移中心揭牌成立.四川经济网.2024-05-28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长春研究院、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吉林大学研究院揭牌.金台资讯.2024-05-28

中国东北唯一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长春揭牌.中国新闻网.2024-05-28

吉林大学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公益时报.2025-05-13

吉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成立.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3

继承光荣传统 开创美好未来 吉林大学举行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大会暨历史文化前沿论坛.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3

国家安全 青春挺膺 | 吉林大学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顺利召开!.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3

通用技术集团与吉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界面新闻.2025-05-13

吉林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在郑州经开区揭牌成立.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3

北京师范大学与吉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微信公众平台.2025-05-13

吉林大学与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签署教育培训服务合作协议.微信公众平台.2025-06-10

院系专业.吉林大学招生网.2023-04-29

学科设置.吉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5-06-10

中心概况.吉林大学工程训练中心.2025-06-10

中心简介.吉林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2025-06-10

学院简介.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06-10

预科教育学院简介.吉林大学预科教育学院.2025-06-10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吉林大学.2025-06-10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吉林大学.2025-06-10

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吉林大学.2025-06-10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吉林大学.2025-06-10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吉林大学.2025-06-10

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2024学年).吉林大学信息公开网.2025-05-13

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2-2023学年).吉林大学信息公开网.2024-05-28

吉林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一览表(38门).吉林大学本科生院.2025-06-10

吉林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本科生院.2025-06-10

课程建设.吉林大学教学信息网.2023-04-29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吉林大学教学信息网.2023-05-16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教育部网站.2023-05-16

教育部公布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教育部网站.2023-05-16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教育部网站.2023-05-16

吉林大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一览表.吉林大学本科生院.2025-06-10

国家一流课程89个.吉林大学.2025-06-10

吉林大学14+3项教学成果获2022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项目概况.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2023-04-29

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1.吉林大学教学信息网.2023-04-29

项目概况.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2025-06-10

亚洲校园项目通知.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2025-06-10

校际交流合作.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2025-06-10

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一行来吉林大学调研.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张希会见陕西理工大学校长王磊一行.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杰一行到吉林大学调研.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延边大学党委书记杜锐一行来校调研并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方忠一行来校调研.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唐家华一行来校调研.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吉林大学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研究生项目座谈会.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一行来校调研.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姜治莹带队赴中国一汽交流座谈.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韩喜平一行赴中国地质调查局走访交流.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马琰铭会见吉林化纤集团副总经理岳福升一行.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吉林大学与长春净月高新区举行座谈交流会.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新华社原社长李从军一行来吉林大学调研.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0

古籍.吉林大学图书馆.2023-04-29

本馆介绍.吉林大学图书馆.2025-06-10

《吉林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2023-04-29

学术期刊.吉林大学.2023-04-29

全国重点实验室7个.吉林大学.2025-05-19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2023-04-29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吉林大学.2025-05-19

研究机构.吉林大学.2025-06-10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国家高端智库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吉林大学.2025-05-19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定2019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5-06-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吉林大学.2025-05-19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8个.吉林大学.2025-05-19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吉林大学.2025-05-19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吉林大学.2025-05-19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吉林大学.2025-05-19

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中心25个.吉林大学.2025-05-19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情况.吉林大学.2023-04-29

科研成果.吉林大学.2023-04-29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一览表.吉林大学.2025-06-10

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情况一览表.吉林大学.2025-06-10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情况.吉林大学.2023-04-29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2024-04-03

吉林大学.软科中国.2024-05-11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2025-06-28

关于公示吉林大学学生社团名单的通知.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2025-06-11

社团介绍 |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五大学生社团与你来日方长!.微信公众平台.2025-06-11

吉林大学历任主要校领导.吉林大学.2023-04-29

原吉林大学历任主要校领导.吉林大学.2025-06-10

原吉林工业大学历任主要校领导.吉林大学.2025-06-11

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历任主要校领导.吉林大学.2025-06-11

原长春科技大学历任主要校领导.吉林大学.2025-06-11

原长春邮电学院历任主要校领导.吉林大学.2025-06-11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历任主要校领导.吉林大学.2025-06-11

蔡镏生.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25-06-11

新中国拖拉机专业创始人——陈秉聪院士.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25-06-11

翟裕生.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25-06-11

王立鼎 院士.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2025-06-11

邹广田.吉林大学.2025-06-11

任露泉.吉林大学.2025-06-11

这25位院士,都从东北同一所高校走出.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热烈祝贺我校8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微信公众平台.2025-06-11

祝贺!7位吉大人当选院士!.微信公众平台.2025-06-11

吉大人物.吉林大学校友会.2023-04-29

吉大人物.吉林大学校友会.2023-04-29

吉大人物.吉林大学校友会.2023-04-29

吉林大学校友王仰华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5-16

吉大骄傲 | 校友张党魁在2020珠峰高程测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5-16

吉大校友郭湛教授:从主体性哲学到公共性哲学.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5-16

吉大校友戴向明:做文物守望者,续华夏文明情.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5-16

校友杨祥银:历史研究需要走向公众并关注现实问题.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05-16

吉大人物.吉林大学校友会.2023-04-29

中华路浮雕墙:群星闪耀吉大魂.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学院简介.吉林大学文学院.2025-06-11

吉大校友李骏改写国际汽车组织没有中国主席历史.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陈先舟,中共党员、民盟盟员,邮电学院创建者.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2025-06-11

听振斌书记给你讲讲“活的校史”.微信公众平台.2025-06-11

崔少鹏同志简历.人民网.2025-06-11

姜有为任辽宁副省长.百家号.2025-06-11

吉大校友、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向图书馆捐赠4本著作.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大校友彭笑刚获全球信息显示领域特殊贡献奖.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大校友为母校捐赠500万.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大广州校友会企业家俱乐部举办企业沙龙.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校友马骉与生命科学学院学子畅谈“创新思维带来的产业机会”.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大校友、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月杰回访母校.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大校友陈勇良、翟玉峰回访母校.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林大学校友赵谦应邀回母校与学子座谈.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校友范家辉将如新集团慈善基金项目带回母校.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大往事 | 任抟九: 治学巨匠 创校元勋.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何济林.吉林大学和平文库.2025-06-11

吉大名建筑.吉林大学校友会.2023-04-29

历史钩沉.吉林大学校友会.2023-04-29

基础医学楼.吉大图库.2023-04-29

实验室.吉林大学校友会.2023-04-29

图片标题: 麦克德尔米德实验室.吉林大学图片库.2023-04-29

地质宫.吉大图库.2023-04-29

教育部公示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公布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包含吉林这些学校!.百家号.2025-06-11

吉林大学荣获教育部2021年度“拔尖计划”2.0荣誉奖项.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2024年度吉林大学十大新闻.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林大学荣获2024年度向国家民委报送信息先进集体.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林大学荣获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突出贡献奖.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

吉林大学在第10届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总决赛中荣获金奖.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5-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