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简称“中南民大”,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学校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由国家民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央部委直属高校。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并于2018年1月,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中南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51年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委托中原大学筹办的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1952年11月27日学校独立建院,“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57年6月12日归并中央民族学院建制,改为“中央民族学院分院”。1980年1月7日恢复中南民族学院。2002年3月4日教育部发文通知学校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
截至2025年5月,中南民族大学占地1700余亩,校舍面积116万余平方米。中南民族大学涵盖了经济学、法学等12个学科门类,设有72个本科招生专业,2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型硕士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3万余人。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
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中南民族大学位列1名;2025年上海软科全国参考排名中,中华女子学院位列80名。
历史沿革
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时期
1951年5月,中原大学受中南军政委员会的委托,就筹建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经三次变动,于同年12月将校址确定在武昌洪山南麓,中南军政委员会下达征调学员通知后,同年8月,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第一期学员开始入学,共计194人。1951年11月29日,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正式开学。
中南民族学院时期
1952年11月27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学校独立建院,“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1953年学校合并广东民族学院,组织机构和学校规模得到充实扩大。
中央民族学院分院时期
1957年6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部、中央民委联合通知:中南民族学院归并中央民族学院建制,改为“中央民族学院分院”。1960年6月23日,中央民族学院及中央民族学院分院被列为中央民委重点高等学校。
恢复中南民族学院时期
1961年12月19日,中央民族学院分院改由中央民委直接领导。1965年10月1日,恢复“中南民族学院”名称,学校设置中文系、历史系、政治系、数学系,开始招收本科生。1970年,学校被强令撤销,不再招收新生。1979年湖北省革委会和国家民委共同筹备恢复中南民族学院,1980年1月7月恢复中南民族学院。1985年,学校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1986年,学校建成全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
中南民族大学时期
2002年3月4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南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4月22日,举行挂牌仪式。同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民委签署共建中南民族大学协议。2003年,成为国家民委与武汉市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正式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完整学位教育体系。2008年,正式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同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2010年,学校首次实现拥有56个民族学生的目标。2012年,中南民族大学加入欧洲大学联盟。2014年,中南民族大学被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成为新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点。2015年,中南民族大学成为国家民委、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院校。2017年8月,中南民族大学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1月,中南民族大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3年3月,中南民族大学成立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4月,中南民族大学成立共同现代化研究院。2023年10月,中南民族大学新增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5年3月24日,2025年青山区科技创新大会成功举办,会上青山区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民大、中韩石化签署战略协议。4月,中南民族大学入选第二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高校。4月23日,山东省民族宗教委与中南民族大学签署政校合作协议。2025年5月22日,中南民族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成立。6月3日,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机器人学院成立。6月5日,中南民族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2个二级学院,开设72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
师资队伍
中南民族大学还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湖北省十佳班主任”等优秀师资。
学科情况
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2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型硕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是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B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语言文学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智能通信与泛在计算、区域发展与数字治理4个学科群入选湖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9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获批2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研究中心、20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国家级24个),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合作交流
截止2022年11月,中南民族大学与美国、英国、法国、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泰国、老挝等数十个国家(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2008年学校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联合创办了“孔子学院”。截至2023年9月,中南民族大学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1221”精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616”对口支援长阳县、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定点帮扶恩施市基础教育、博士服务团、“三万”活动、科技副县长、基层高质量发展专才支持计划等工程,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44人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与恩施州、铜仁市、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黔西南州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巴林右旗、德保县、乐安县等地区在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文化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学校与境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等深度合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等合作组织,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互访互学、联合培养等深度合作,与70余所境外大学建立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300余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配置最佳师资力量和发展环境。
学术研究
馆藏资源
图书馆
截止2023年12月,图书馆包括老馆、新馆(双塔楼)、南书院、北书院、南区分馆、北区分馆等6个部分的馆舍布局,馆舍面积近51945.64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达1200万余册,纸质图书260多万册,其中少数民族特色文献资源10余万册。图书馆订购了中国知网、超星读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Elsevier SD、ACS、IEL、WoS(SCIE/SSCI)等48个中外文数据库,还自建了吴泽霖、岑家梧、严学、女书等8个特色数据库,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已基本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学术期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研究期刊。1960年创刊,全面刊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各学科优秀科研成果,是展示国内人文社科学界与中南民族大学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与窗口。连续被有关权威机构认定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高校社科名刊、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202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显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复合因子为2.462,在618种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58,复合总被引频次4684次;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147;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162.846,位居Q1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全国性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1982年创刊,1988年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1993年获国际标准刊号,1995年改半年刊为季刊,2002年随学校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中华医药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学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与数量经济科学等栏目,涵盖理、工、农、医、管理各学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成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民族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机构6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79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出版高水平专著280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748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19项;依托民族学优势特色学科和高端智库,围绕边疆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民族事务国际话语权提升等领域,为治国理政建言献策,400余篇咨政报告受到各级政府采纳,其中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50余篇。建成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民族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机构62个。学报(人文社科版)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学报(自科版)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自然指数2023年度排内地高校第99位。
学校排名
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中南民族大学位列1名;2025年上海软科全国参考排名中,中华女子学院位列80名。
校园文化
校徽
中南民族大学校徽分为徽志和徽章。
中南民族大学徽志为圆形,由基本形、学校中英文名称以及学校创立时间组成。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训
中南民族大学校训为“笃信好学,自然宽和”。
笃信好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自然”引自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箴言——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宽”与“和”则源自中国古典哲学,所谓“宽宏仁厚”“和谐共生”。
校歌
《中南民族大学校歌》由余和祥作词,王佑贵作曲。
双塔高,百花艳,我的校园南湖边。杨柳依依,碧水涟涟,这里有我各族青年。呵……手牵手,肩并肩,我的志向永不变。朝阳正红,豪情无限,民族大业担在肩。学海击水三千里,书山凿石一片天。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放飞理想,拥抱明天。学海击水三千里,书山凿石一片天。笃信好学,自然宽和,放飞理想,拥抱明天。拥抱明天。
社团活动
截至2023年12月,中南民族大学拥有自强社、心理健康爱好者协会、记忆协会等68个学生社团。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以上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6月)
知名校友
文艺界
商界
学术界
所获荣誉
2011年6月,中南民族大学荣获“2006-2010年全国民委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2017年8月,中南民族大学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1月,中南民族大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23年2月,中南民族大学被评选为“2022年平安校园建设成绩突出集体”。
2023年5月,中南民族大学获批国家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2023年7月,中南民族大学上榜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球学术机构500强。
2024年9月,中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名单。
参考资料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2023-04-18
学校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你好,我是中南民族大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7
学校简介.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公开网.2023-05-10
中南民族大学.高校之窗.2023-04-19
中南民族大学2022年全日制普通本预科招生章程.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4-19
中南民族大学全宗.中南民族大学.2023-04-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94号(中南民族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19
中南民族大学65周年校庆.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3
专业情况.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公开网.2023-05-10
广西作家协会召开第十次全区代表大会 东西当选新一届主席团主席.中国作家网.2023-05-27
潜心文学 情系家乡的民大人——黄成松.中南民族大学.2023-05-27
现任领导.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5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12
章开沅:中原大学让我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华中师范大学.2023-04-18
校史回眸.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0
七秩春秋守初心 砥砺奋进育英才——记中南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中国知网.2023-05-27
56个民族团聚中南民大 毕业照是民族服装秀.北方网.2025-05-13
中南民族大学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26
中南民族大学成立共同现代化研究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26
新突破!我校新增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南民族大学.2024-01-23
2025年青山区科创大会成果丰硕:三大平台揭牌、多方签约赋能区域发展.荆楚网.2025-06-24
15所!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高校扩容.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5-06-24
【工作要闻】山东省民族宗教委与中南民族大学签署政校合作协议.微信公众平台.2025-06-24
中南民族大学成立国家安全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5-06-24
中南民族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中国教育新闻网.2025-06-24
AI赋能民族高等教育 中南民族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金台资讯.2025-06-24
经济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2024年专业设置情况(含新增和停招专业).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法学院.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专业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概况.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本科生培养.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外语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人才培养.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学院概况.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学院概况.学院概况.2025-06-24
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学院概况.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美术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管理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5-06-24
共赴双塔之约 | 《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七秩春秋守初心 砥砺奋进育英才.微信公众号.2023-05-27
丹心一片勤耕耘 —— 记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刘吉开.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5-10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系列讲座2022年第六讲(总第29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构.四川师范大学新闻网.2023-05-11
我校“民族药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0
刘吉开.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国家民委关于表彰第七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的决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5-11
柏贵喜:艺术民族学的理论范式及当下问题趋向.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公示:第三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获奖人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5-11
重点实验室新增三位教师入选国家民委人才工程. 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3-05-11
关于第六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评选结果的公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5-11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简介--张劲松.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我院严永和教授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中国民族报】中南民大:以构建“七大体系”为抓手,扎实推进“五个认同”教育.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我校张瑞敏教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刘成武.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全国优秀教师——王奎正.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数智时代财务转型的方向与要求》讲座预告.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百廿校庆学术活动901】公告 武汉音乐学院副校长李幼平教授将在线为我校师生作学术报告.西北师范大学.2023-05-11
信息公开清单.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公开网.2023-05-11
陈栋华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5-11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段超应邀来我院讲学.铜仁学院.2023-05-11
杜冬云老师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经济学院李忠斌同志事迹材料——用知识回馈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孙奉娄简介.中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2023-05-11
王春台.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何冬兰教授入选2017年“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谢勤岚教授获评2022年度“湖北名师”.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经济学院王祖山教授成功入选2019年度“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黄涛老师简介.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1
2016“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都是谁?官方发布名单.今日头条.2023-05-11
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3
学科情况.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公开网.2023-05-13
虚位以待,“职”等你来 | 中南民族大学诚聘优秀人才.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7
中国民族报电子版.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5-27
我校新增4个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中南民族大学.2023-05-27
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26
我校获批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南民族大学.2023-05-27
研究生教育概况.中南民族大学.2024-03-29
我校3个项目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中南民族大学.2023-05-27
中南民族大学获批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19
我院3个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3
我校再获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中南民族大学.2023-05-27
中南民族大学.阳光高考网.2024-05-29
中南民族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5-13
本馆简介.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2023-04-19
期刊简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4-19
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知网.2023-05-06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4-19
中南民族大学科研机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26
中南民族大学.高校之窗.2023-04-19
你好,我是中南民族大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7
毕业了,你以为所有的考试都结束了?.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7
身为民大人,你知道校歌吗?.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7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中南民族大学信息公开网.2024-05-29
学校召开干部教师大会 宣布国家民委党组关于我校校长调整的决定.中南民族大学.2025-02-21
校长访谈 .中国教育在线.2025-02-21
陈达云.中南民族大学.2023-05-30
中南民族大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雷召海.雷氏宗亲网.2023-05-30
雷召海.湖北社会科学网.2023-05-30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我校健在的4位抗战老革命介绍.中南民族大学.2023-05-27
雄关漫道 不懈创业的民大人.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3-04-19
校友风采.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3-04-19
服务人民,扎根民族医药的民大人——杨承权.中南民族大学.2023-04-23
锐意笃行 奋发作为的民大人——张太康.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3-04-19
记“全国劳模”、我校96届校友温超.中南民族大学.2023-05-27
饮水思源,行稳致远的民大人——1993届文秘专业本科毕业生兰强.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4-05-29
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民大人——1999届计算机系本科生马旭.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4-05-29
弘扬国学 诲人不倦的民大人——李婵娟.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3-04-21
吴泽霖.中南民族大学.2023-05-27
匡扶正义 开拓进取的民大人——唐扬新.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4-05-29
矢志不渝,朴实宽和的民大人——陈立鹏.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4-05-29
向文胜:愿做一粒种子.中南民族大学校友会.2024-05-29
【中国民族网】中南民族大学着力推进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中南民族大学.2023-05-14
我校获评湖北省“2022年平安校园建设成绩突出集体”.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保卫处(保卫处).2023-04-19
中南民族大学获批国家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5-11
武汉8所大学上榜全球500强!.中国网.2025-06-25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新华网.202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