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拟单性木兰

峨眉鱊拟单性木兰(学名:Parakmeria omeiensis Cheng),别名峨眉拟克株丽木、峨眉拟克丽木、黄木兰、峨眉拟[木克]抹丽木、峨眉拟单性木芙蓉等,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植物。峨眉拟单性木兰是中国特有物种,产于中国四川峨眉山,生在海拔1200~1300米,散生在常绿阔叶林中。

峨眉拟单性木兰为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40厘米;树皮深灰色。叶革质,椭圆形、狭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灰绿色,有腺点。花雄花两性花异株;雄花:花被片12,外轮浅黄色,长圆形,内三轮较狭小,乳白色,肉质;倒卵状匙形。花药隔及花丝栗色;两性花:花被片与雄花同;雌蕊群椭圆体形。聚合果倒卵圆形,种子倒卵圆形,外种皮红褐色。花期5月,果期9月。

峨眉拟单性木兰的树干比较笔直,木材均匀且细致,比较适合用作旋制胶合板、家具、建筑等原材料,其花辨、叶片还能够用来提取芳香芳香油,其枝叶比较茂盛,四季常绿,具有独特的花香,可以作为行道绿化的树种,也可以作为园林和庭院的观赏树种,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峨眉拟单性木兰于2007年被IUCN列入,评估为极度濒危(CR)物种;在中国,该种于202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国家保护植物,同时,峨眉拟单性木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植物红皮书》《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等多个保护名录中均被收录并评估。

演化

峨眉拟单性木兰属白平纪残遗种,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和古老植物,在地质历史上,峨眉山市所在的区域曾为康滇古陆北缘,古热带植物区系丰富。在喜马拉雅山脉系形成过程中,伴随古地中海的退却,包括峨眉山在内的康滇古陆植物区系与扬子古陆及冈瓦纳古陆的植物成份交触,使区系成份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使山体剧烈抬升,在河流的强烈侵蚀与切割作用下,横断山东省缘地貌与各种环境因子组合变得愈加复杂,以致在冰川来临时,这里成为许多第三纪古老植物区系的避难所。同时,冰期与间冰期的气候波动,又为物种的分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峨眉山为木莲属这一亚洲热带属的分布北缘,当地产 2 种,即四川木莲(Manglietia szechuanica)和特有种峨眉木莲(M.emeiensis),后者花大,叶长达28 cm,两面光滑无毛被,不但显著区别于前者,而且与本属其它种类亦存在明显的区别特征。具有明显的热带残遗性,变异特征明显,峨眉拟单性木兰为中国特有少型属拟单性木兰(5 种)的北界孤立的分布种。与本属偏南部分布的云南拟单性木兰(Pyunnanensis)和乐东拟单性木兰(P.lotungensis)比较,其叶片明显变狭变小,为本属植物中适应北界相对寒冷区的残遗一变异类型。

总而言之,深刻、复杂的生物地理历史背景,特殊的过渡性区位条件及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既联系又相对孤立的环境条件,多样、有利的环境因子组合,以阴湿为主要特征的气候作用,共同决定了峨眉山特有种子植物的组成、成份、性质、生活型格局、分布规则与生活习性。但具体特有种的形成与演化,与上述各要素的联系或因果关系程度又不尽相同,而与自身的竞争、繁殖与传播能力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不少当地特有种所持有的残遗一分化复合特征,尤其值得今后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分类

1940年郑万钓教授在中国四川峨眉山采到雄花标本,1951年与胡先禁教授确立为新种,定为拟单性木兰属的模式种。由于其特有的生物学性质,该种在自然繁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且分布区域窄数量少曾一度被认为灭绝,20世纪80年代野外植株得以重新发现,根据标本研究和野外调查,对木兰科(Magnoliaceae)的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 Hu&Cheng)进行了分类学修订。回顾了此属的分类学简史,将 玉兰类 Linn.亚属 Gynopodium Figlar & Noot. section Gynopodium 作为拟单性木兰属的新异名,将Magnolia yunnanensis (Hu) Noot.和 M.nitida .W.Smith var. robusta B. . Chen & Noot.为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的新异名,将 玉兰类 omeiensis (Cheng) Dandy.M. lotungensis Chun & C. H. Tsoong、M. nitida W. W. Smith var. lotungensis (Chun & C. HTsoong) B.L. Chen & Noot.和 Parakmeria lotungensis (Chun & C.HTsng) Law 作为峨眉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 Cheng)的新异名。

形态特征

峨眉拟单性木兰为常绿乔木植物,高可达25米,胸径40厘米;树皮深灰色。

叶革质,椭圆形、狭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12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短渐尖而尖头钝,基部楔形或狭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灰绿色,有腺点,侧脉每边8-10条,叶柄长1.5-2厘米。

雄花两性花异株;雄花:花被片12,外轮3片浅黄色较薄,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圆,长3-3.8厘米,宽1-1.4厘米,内三轮较狭小,乳白色,肉质;倒卵状匙形,雄蕊约30枚,长2-2.2厘米,花药长1-1.2厘米,花丝长2-4毫米,药隔顶端伸出成钝尖,药隔及花丝栗色花托顶端短钝尖;两性花:花被片与雄花同,雄蕊16-18枚;雌蕊群椭圆体形,长约1厘米,具雌蕊8-12枚。

果实及种子

聚合果倒卵圆形,长3-4厘米,种子倒卵圆形,径6-8毫米,外种皮红褐色。

分布

峨眉拟单性木兰是中国特有种,产于中国四川峨眉山,生在海拔1200~1300米常绿阔叶林中,分布零星。

习性

峨眉拟单性木兰较为适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润且多雾的地区,对生长的土壤生态条件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是最适应的土地是深厚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微酸性土;温度在9.8摄氏度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甚至可能温度更低的时候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萌芽期在4月上旬,展叶初期在4月中下旬,是净光合作用的一个高峰期;净光合作用的低谷期是在展叶盛期即花蕾期,花期5月,果期9月。

繁殖

峨眉拟单性木兰是异花授粉植物,而且其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传粉过程需要传粉媒介,主要是可透过风力、水流、甲壳虫等多种方式进行传粉,种子萌发由于具有坚硬致密的内种皮结构,形成了透水和透气屏,使种子长期处于低氧及水分亏缺态,不利于种内抑制物的降解,导致种子长时间休眼,不易自然繁殖。其具有雄蕊先熟的特点,作为两性花植株甚少,自然受粉率低,种子容易被鼠类、鸟类食吃,在加上植株分散,自然繁殖较少。

栽培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峨眉拟单性木兰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种子成熟的时间为8~11月,进行湿沙保存种子,直播,播种时间一般是在2~3月,播种后40天左右种子即可发芽,从种子发芽出土、移栽,至6月期间生长速度较慢,7月份生长速度中等,8月~10月期间生长最快11月~12月生长较慢至停止生长,约30天苗木出土,且苗高3厘米~4厘米,大部分是两片子叶根系长达5厘米左右侧根大部分有3根~4根。

扦插繁殖

峨眉拟单性木兰可以通过插进行繁殖,是无性繁殖常用的方法之一,采用其嫩枝、茎、根或叶等进行扦插繁殖,扦插基质选择排水较为良好的壤土、沙土等,从而能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在生长期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地促进其生根。

嫁接繁殖

峨眉拟单性木兰可以通过嫁接技术进行繁殖,使用当地的一年生实生苗作为砧木进行嫁接,一般使用芽接、枝接、复接、切接等方式进行嫁接,能够提高其适应性和成活率。嫁接时间可以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接穗处于萌动而砧木则处于韧皮部能较易剥离木质部的时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组织培养

选取嫁接苗的带芽茎段,先用水冲洗于净,然后切除茎段两端受伤部位,保留少许叶柄,顶芽剥去2~3层芽鳞片,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全自动光照,适宜的培养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

养护措施

播种使用湿沙进行催芽,保持水分和温度,播种方式为撒播或条播,若条播,条沟不宜太深,4~6米为宜,播种后适当控制水分与温度。芽苗生长期间不下基肥也不追肥,让芽苗自然生长,以免造成苗木生长过快过嫩而影响移栽成活率。秋季适当施钾、假植和搭设防寒棚对红花玉兰的越冬均具很好的保护作用。主要原因为适当施钾能有效增加红花玉兰茎的木质化程度,而假植和搭设防寒棚对温度、湿度和风具有较高的控制能力。

病虫防治

峨眉拟单性木兰繁殖容易在春季遭到虫害,种子存放时间过长也容易有虫害,不宜存放太长时间,避免遭受虫害,扦插繁殖也容易遭遇虫害,成活率最高只有50%左右,生长期采用嫩枝扦插可以相对提高成活率。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峨眉拟单性木兰是中国特有种,极小种群物种,仅在峨眉山有两个种群,1996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资料显示,峨眉拟单性木兰野生资源总数仅存20多株。由于峨眉拟单性木兰分布地域狭窄,采种困难等诸多因素,致使其繁殖研究滞后,且在更新层中未见其幼树、幼苗,可见该物种繁殖功能已严重衰退,面临灭绝的危险。

致危因素

峨眉拟单性木兰的雄花两性花异株,雄蕊先成熟,两性花的植株较少,在自然条件下授粉率低,种子结实率低、种子质量差,植株比较分散,不容易自然繁殖。另外,由于其生态环境及其脆弱,尤其是人类和猴群的干扰活动,使其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保护等级

峨眉拟单性木兰于2007年被IUCN列入,评估为极度濒危(CR)物种;在中国,峨眉拟单性木兰于1991年《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2015年《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评为极危物种;2013年9月2日发布记录峨眉拟单性木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是极危物种;同时,该种于2021年被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国家保护植物。

保护现状

对峨眉拟单性木兰进行迁地保护,培育了20多年,才有20余株陆续开花,已陆续将培育成功的树苗回归野外,存活率达到了95%,生长状况良好。在2017年,中国峨眉生物站的工作人员将实验栽培的220株峨眉拟单性木兰回归野外种植。

用途

园艺观赏

峨眉拟单性木兰树干高大笔直,枝叶比较茂盛,四季常青,形态比较美观,花大,多彩丰富,具有花香,可以作为行道绿化的树种,也可以作为园林和庭院的观赏树种,具有良好的园艺观赏。

工艺原料

峨眉拟单性木兰木材均匀且细致,比较适合应用于旋制胶合板、家具、建筑等方面的用材,其生长比较迅速,可以作为大径材使用,切削比较容易,且其花辨、叶片还能够用来提取芳香芳香油

科学研究

峨眉拟单性木兰分布地区比较狭隘,采种困难,加强无性繁殖栽培等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其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和古老植物,是被子植物门中较原始的类群,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系统发育、进化不可缺少的宝贵材料,对物种进化研究有很大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物种对比

拟单性木兰属分布于中国国东南、中国西南地区,该属共有5个种,分别为光叶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nitida),恒春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kachirachirai),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峨眉拟单性木兰和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Chun et C. Tsoong)Law)。具体区别在于如下表:

参考资料

CFH 物种信息卡——峨眉拟单性木兰.自然标本馆.2023-06-21

峨眉拟单性木兰 Hosta plantagine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3-06-21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峨眉拟单性木兰.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1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版).植物智.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1

..2023-06-2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峨眉拟单性木兰.IUCN.2023-06-21

《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共收录濒危植物388种——峨眉拟单性木兰.植物智.2023-06-26

极小种群(狭域分布)保护物种)——峨眉拟单性木兰.植物智.2023-06-21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植物智.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