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全名亨利·埃米尔·贝努瓦·马蒂斯 (法语:Henri Émile Benoît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生于法国皮卡第勒卡托,是野兽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画家、雕塑家、版画家,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曾在朱利安学院 (法语:Académie Julian)学习。

亨利·马蒂斯离开朱利安学院后,1895年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法语: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Beaux-Arts)的工作室,师从象征派画家古斯塔夫·莫罗(法语:Gustave Moreau),后受后印象画派的影响,并吸取波斯绘画、东方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1905年,亨利·马蒂斯在科利乌尔(英文:Collioure)探索出了自由运用色彩的绘画技法,代表作品包括《科利乌尔,敞开的窗户》以及《戴帽子的女人》(英语:Woman with a Hat)。这两幅画于秋季在巴黎的沙龙展上展出,巴黎评论家路易·沃克斯塞勒(法语:Louis Vauxcelles)将这些作品风格称为野兽派,20世纪绘画中的第一个重要概念由此诞生,亨利·马蒂斯也被视为野兽派的领袖。1906年后的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1920年之后,亨利·马蒂斯扩大了创作领域,在雕塑、版画、壁画、插图等方面也留下了有名的作品。如著名雕塑作品《躺卧的裸体II》(英语:Reclining Nude, II),现保存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语: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1930年之后,亨利·马蒂斯的艺术趋于成熟,留下了众多美术名作。1941年亨利·马蒂斯患病,无法继续作画的他又开始接触剪纸艺术,同样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创作于1953年的剪纸作品《蜗牛》(法语:L'escargot),现保存于伦敦泰特美术馆(英语:Tate Modern)。1954年,亨利·马蒂斯卒于尼斯,享年84岁。

在他长达65年的艺术生涯中,亨利·马蒂斯的平面艺术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版画、剪纸和书籍插图等类型。他的绘画作品题材广泛,包括风景、静物、肖像、家庭和室内装饰。他尤其关注女性形象,绘画色彩鲜艳纯净,强调线条关系,处理手法上带有明显的地中海风情。代表作有《奢华、宁静与享乐》《生活的欢乐》《戴帽子的女人》等。亨利·马蒂斯主张艺术创作不可仅仅诉诸感觉, 也必须在精神世界留下深刻的痕迹, 人们称他是雅威忠诚的教徒, 用画笔以最简单的线条带来上帝的旨意。他的风格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艺术的进程,并影响了几代年轻画家的艺术创作。马蒂斯的艺术可以用健康且明朗形容,他重视人类的自然生活和本能感情,重视个人的创造价值,有力地推动了二十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对当代艺术也不无借鉴意义。

人物生平

与美术结缘

亨利·马蒂斯出生于1869年12月31日,童年在法国北部的勒卡托小镇度过,是一位富有谷物经销商的长子。马蒂斯的童年时期,法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他前21年的人生都是在阴沉的工业景观中度过的。亨利·马蒂斯早年对绘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他的父亲也希望他能继承家业。晚年的亨利·马蒂斯仍然觉得童年时光如同监狱。

1882年到1887年,他就读于圣康坦中学;在巴黎学习了一年法律后,他回到圣康坦,并成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职员。1889年,在一次阑尾炎发作后的康复期间,他的母亲寄给了他一些美术材料。起初,他临摹了一些油画材料中附带的印刷图样,然后开始尝试装饰他祖父母在勒卡托的家,从此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1891年,为了准备正式的美术学院入学考试,他放弃了法律工作回到巴黎,并在圣昆廷一位画家的推荐下,进入了朱利安学院,在那里师从威廉·布格罗法语: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学习艺术。他开始学习以古典的方式描绘静物和远景,并最终掌握了这一技巧。

1892年,亨利·马蒂斯离开朱利安学院,继续精进学习艺术。他没有通过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但在 1892 年加入了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莫罗的工作室。1895 年,马蒂斯终于被美术学院录取,之后他继续跟随莫罗学习,直到 1898 年。在这些年里,从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法语:Jean Baptiste Simeon Chardin)的学院派静物画到印象派的松散笔触,许多风格都对亨利·马蒂斯产生了影响。莫罗是一位宽容的导师,不会把自己的艺术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从卢浮宫的珍宝中获得灵感,亨利·马蒂斯大受裨益。之后,即使亨利·马蒂斯已经接近30岁,他仍经常光顾一个私人画室,在那里,肖像画家欧仁·卡里埃对他进行了断断续续的指导。1894年,他与模特卡罗琳·乔布劳(英语:Caroline Joblau)生下了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孩子。

美术风格初步发展期

1896年,亨利·马蒂斯在法国国家美术协会的沙龙展览上展出了四幅作品,并引起了积极的反响。1897年,他的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他的作品《餐桌》将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明亮色调与深红色加绿色的古典构图结合在一起,在沙龙上引起了小小的轰动。1898年,他与来自图卢兹的年轻女子艾蜜莉·诺埃利·帕拉耶(法语:Amélie Noellie Parayre)结婚,他们夫妻共同抚养玛格丽特,并育有两个儿子:皮埃尔和让。在创作时,亨利·马蒂斯经常以艾蜜莉和玛格丽特为模特。1898年,在卡米耶·毕沙罗的推荐下,他前往伦敦考察透纳(英语: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作品,然后前往科西嘉岛。那里的地中海阳光和色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99年,亨利·马蒂斯回到巴黎后阅读了新印象派(又称点彩派)的理论家保罗·希涅克在《白桦评论》上发表的艺术理论《欧仁·德拉克洛瓦与新印象派》。虽然没有立即表示赞同,但亨利·马蒂斯对点彩派通过在画布上并列“点”来叠加色彩的想法产生了兴趣。他从现代主义画商沃拉德那里购买了保罗·塞尚的《三个浴女》、保罗·高更的《男孩的头》和文森特·梵高的一幅素描,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技法的研究。他的好友阿尔贝·马凯也对纯色研究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开始在巴黎的卢森堡花园、阿库埃尔的郊区以及可以俯瞰塞纳河的公寓里,透过敞开的窗户描绘室外的景色。亨利·马蒂斯还从沃拉德那里购买了奥古斯特·罗什福尔的半身石膏模型,并开始在雕塑夜校学习。

野兽派兴起时期

1899年以后,亨利·马蒂斯不再参加沙龙展览,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巴黎现代艺术圈中广为人知的人物。在这个圈子里,现代艺术蓬勃发展,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热烈讨论。1900年,香榭[xiè]丽舍大街开始修建大皇宫,为了应对新的世界博览会的需求,亨利·马蒂斯接受了大皇宫的装饰工作委托,同时他的妻子也开了一家服装店,希望通过此来维持生计。1901年,他突发支气管炎,不得不长期休养。那一年,他的作品在独立沙龙展出,然而并未获得官方美术评委的认可。

1902年5月,亨利·马蒂斯的妻子艾蜜莉的父母卷入了一个引起轰动的大规模金融丑闻——亨伯特事件。这一事件瞬间威胁到了马蒂斯一家的安定。媒体的纠缠不休,再加上马蒂斯岳父被监禁,使得马蒂斯成为他这个七口之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亨利·马蒂斯参加了贝尔特·威尔小画廊举办的群展后,不得不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玛格丽特、让和皮埃尔回到博海因。从1902年到1903年,由于面临经济困难,马蒂斯创作的作品几乎无法畅销。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他开始更加注重形式,并且执着于绘画技巧的精进,以克服困境。1903年,他与莫罗工作室和卡里埃学院的几位老同学一起参加了新成立的自由沙龙。然而,亨利·马蒂斯生活依然拮据,他经常面临着经济危机。1904年6月,34岁的他在沃拉德画廊举办了自己的首次个人画展,但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1905年的夏天,亨利·马蒂斯与安德烈·德兰一同在科利乌尔度过。科利乌尔是一个位于地中海附近的法国小渔港,靠近西班牙边境。在科利乌尔美丽环境的熏陶下,他从严格遵循画法转变为自由地运用色彩,这种爆发式的表达也是他情感的释放: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的对比。这种新的绘画技法的代表作品包括《科利乌尔,敞开的窗户》以及在9月为妻子创作的肖像画《戴帽子的女人》(英语:Woman with a Hat)。这两幅画于秋季在巴黎的沙龙展上展出,热情洋溢的强烈色彩似乎已经挣脱冷酷的外形的束缚,比高更、莫罗和贝尔纳更加前进了一步。巴黎的评论家路易·沃克斯塞勒(法语:Louis Vauxcelles)将这些作品风格称为野兽派,从而诞生了20世纪绘画中的第一个重要概念。亨利·马蒂斯与安德烈·德兰被视为野兽派的领袖。几乎与此同时,他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改善。巴黎的斯坦因家族中的格特鲁德以及她的兄弟利奥和迈克尔,以及迈克尔的妻子萨拉成为了亨利·马蒂斯作品的收藏家。

野兽派衰落时期

亨利·马蒂斯领导着野兽派在艺术界只活跃了几年。野兽派的发展过于分散,难以持续,许多追随者很快转向追求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或某种新传统主义。但亨利·马蒂斯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受到野兽派在1906年后衰退的影响,他在1906年至1917年期间依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1906年4月,亨利·马蒂斯在巴黎的一个沙龙上与巴勃罗·毕加索相识,这个沙龙是由格特鲁德·斯坦因和她的伴侣爱丽丝·托克拉斯主办的。亨利·马蒂斯与巴勃罗·毕加索既是一生的挚友,也是竞争对手,他们的作品经常被拿来做比较。两人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亨利·马蒂斯通过描绘自然创作作品,而毕加索更喜欢从想象中创作。女性和静物是这两位艺术家最常描绘的主题,亨利·马蒂斯更倾向于将人物置于完全的室内环境中,毕加索则不然。1907年,一群崇拜者包括莎拉·斯坦因和汉斯·珀尔曼资助并创建了巴黎马蒂斯学院,这是一家非营利性的私立机构,亨利·马蒂斯在该学院教授新一代画家。他在该校断断续续担任教职,直到1911年。

美术风格成熟期

1909年,亨利·马蒂斯创作了他艺术生涯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舞蹈》(法语:La Danse),这个作品分为两部分,另一部分是《音乐》,创作于1910年。同年,他在慕尼黑观看了一场大型伊斯兰艺术展览,之后在西班牙花了两个月时间研究摩尔艺术。从1912年到1913年,亨利·马蒂斯在摩洛哥停留了七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大约24幅油画和无数的素描作品。亨利·马蒂斯重拾了使用鲜艳色彩的绘画灵感,这一变化影响了他后期的东方主义题材作品,例如《女神》。

1912年,亨利·马蒂斯的雕塑作品在纽约展出,同时,他的绘画作品也在科隆和伦敦展出。1913年,他的13幅作品在纽约军械库画展中展出。这一时期,亨利·马蒂斯正处于中年,他的绘画作品在构思上变得相对保守。与当时许多画家和作曲家(尤其是巴勃罗·毕加索和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一样,亨利·马蒂斯的作品也逐渐融入了现代化的古典主义风格。即使比起自己的青年时期,亨利·马蒂斯的创作少了大胆前卫的设计,这一时期他仍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带木兰花的奥达利斯克》和《装饰背景上的装饰人物》。

亨利·马蒂斯并没有因成名而懈怠。在1920年,他为谢尔盖·迪亚吉列夫的芭蕾舞剧《罗西尼奥尔之歌》设计了布景和服装。他于1921年前往了诺曼底海岸的埃特雷塔特,1925年前往了意大利,1930年途经纽约旧金山前往塔希提岛。到了1930年,他完成了《背影》的第四个版本,这也是最接近抽象的版本:一座雕塑化的女性裸体作品。同时,他继续旅行,这些旅行经历使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的艺术风格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不仅与法国、荷兰、德国和西班牙的艺术家合作,还与美国移民合作。在1933年期间,他访问了威尼斯共和国和帕多瓦。在那里,美国艺术品爱好者阿尔伯特·巴恩斯说服亨利·马蒂斯为巴恩斯基金会(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梅里恩)创作了大型壁画《舞蹈 II》,巴恩斯基金会还收藏了亨利·马蒂斯的多件其他作品。

在1939年7月,亨利·马蒂斯的妻子艾蜜莉指控他与俄罗斯移民莉迪亚·德克特罗斯卡娅有不正当关系,导致他们结婚41年的婚姻破裂,财产被平分。1940年6月,当纳粹占领法国时,亨利·马蒂斯正在巴黎,但他设法返回了尼斯。其子皮埃尔当时在纽约经营沙龙,劝说他尽快离开法国。然而,在前往巴西躲避占领军的途中,亨利·马蒂斯重新考虑并决定留在尼斯。1940年9月,他在给皮埃尔的信中写道:“我认为我不应该逃离,如果每一个有价值的人都离开,法国会变成什么样呢?”在整个战争期间,亨利·马蒂斯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法国南部,而他的家人则参与了法国的抵抗运动。亨利·马蒂斯的女儿玛格丽特是抵抗运动的成员,在战争期间被驱逐到德国集中营。在战争的最后几天里,她一直躲在森林中避难,直到被盟国军队救出。

晚年经历

亨利·马蒂斯的晚年生活相当孤独,他与妻子分居,子女也散居各地。在1941年,他被诊断出患有十二指肠癌,并接受了手术治疗,此后大部分时间卧床不起。由于雕塑和绘画对他的体力消耗很大,他开始尝试新的艺术媒介。在助手的帮助下,他开始制作剪纸拼贴画。亨利·马蒂斯将由助手涂好水粉的纸张剪成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碎片,并将其排列组合,创造出生动的构图。这些作品最初的规模较小,后来逐渐演变成壁画甚至房间大小的作品。因此,一种既非绘画也非雕塑的立体艺术媒介应运而生。亨利·马蒂斯的晚年艺术是极其鲜明的装饰性风格与生命力的完美融合,他通过极具韵律感的色块组合,将对比色的冲击力与几何形态的简练性发挥到极致,突破了传统绘画的二维平面局限。

亨利·马蒂斯将自己的最后14年称为他的"第二个人生"。在谈到他的作品时,他表示尽管行动不便,但他可以在花园中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尽管剪纸成为亨利·马蒂斯最后十年主要的创作媒介,但根据资料考据,他首次尝试这种方法是在1919年,当时他为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剧《夜莺之歌》(法语:Le chant du Rossignol)设计装饰。在1937年至1938年间,亨利·马蒂斯为谢尔盖·迪亚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设计舞台服装和布景时,也创作了一系列剪纸作品。然而,直到亨利·马蒂斯卧床不起之后,他才将剪纸作品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表达方式,而不再是之前那些具有功利性质的项目。在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后,亨利·马蒂斯谈到了剪纸方法的潜力,并强调人们不能成为自己创作的奴隶,不能受金钱和成就的局限束缚。

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著名的平面艺术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表现出了更大的活跃度。他参与了多个插图绘制项目,包括亨利·德·蒙瑟兰特的《帕西法埃》,皮埃尔·雷弗迪的《面孔》和《波特尔诗集》,查尔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以及皮埃尔·德·朗夏尔和查尔斯·德奥朗斯的《诗集》绘制插图。除了绘制以黑白印刷为主的书籍中的插图外,他于1947年还出版了一本名为《爵士乐》的书,这本书包含了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思考。书中的插图色彩鲜艳,使用了他自己所称之为"用剪刀画画"的技术创作。

亨利·马蒂斯在病重期间雇佣了护理系学生莫尼克·布尔乔亚作为他的护士,两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关系。1943年到1948年,亨利·马蒂斯居住在法国里维埃拉山城旺斯的别墅中,并在1947年开始筹备旺斯玫瑰教堂的设计方案,而这也为他探索剪纸艺术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指引。亨利·马蒂斯使用剪纸技术设计了圣衣、礼拜堂窗户和帐幕门,经过三年的计划和实施,在1951年完成了玫瑰教堂的设计。

亨利·马蒂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患上了哮喘和心脏病。在一位俄罗斯妇女的照顾下,他入住了位于西米耶兹的里贾纳酒店的一个大工作室,从那里可以俯瞰尼斯的风景。尽管他经常不得不躺在工作室的床上,但他依然使用拴在长杆上的蜡笔创作壁画。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他身体状况有所恶化,但在他的最后时光里,他的创作力没有衰退,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的迹象。相反,他此时创作的作品是他整个艺术职业生涯中最大胆、最有成就、最宁静乐观的作品之一。亨利·马蒂斯最后的作品是为纽约州波坎蒂科山联合教堂设计的彩色玻璃窗。洛克菲勒曾说过:"这是他的终极艺术创作。"1954年11月3日,亨利·马蒂斯去世时,他的房间的墙上仍然挂着这幅作品的模型。

代表作品

作品类型综述

马蒂斯的作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油画、素描、雕塑、版画等。他的作品数量众多,据估计,他一生中创作了大约2,500幅油画,数百个雕塑作品以及大量的素描和版画。马蒂斯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画廊和私人收藏家广泛收藏。一些重要的收藏机构包括巴黎奥赛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的泰特美术馆等。此外,马蒂斯博物馆尼斯也收藏了大量的马蒂斯作品。马蒂斯的作品大部分保存完好,但也有一些作品因为年代久远或外部因素而出现了一些损坏。为了保护和保存这些珍贵的作品,许多博物馆和收藏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定期维护、温湿度控制和展览轮换等。

马蒂斯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作品。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代表作品:早期:《自画像》(1900年)、《舞蹈》(1909年)、《生活的欢乐》(1906年)、《蓝色裸体》(1907年)、《摩洛哥的窗户》(1912年)、《奥德列克夫人的肖像》(1913年);成熟时期:《舞者》系列(1917-1918年);后期:《躺卧的裸体II》(1927年)、《蜗牛》(1953年)等。

总的来说,马蒂斯的作品丰富多样,代表了他不同阶段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这些作品被广泛收藏和展示,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和欣赏马蒂斯艺术的机会。

作品列表

代表作赏析

《戴帽子的女人》

《戴帽子的女人》是亨利·马蒂斯在11905年创作的一幅重要作品,其上的女性是马蒂斯的妻子艾蜜莉。这幅画是马蒂斯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标志着他在艺术界的崭新风格的诞生。此画绘成后在同年秋季与其他一些野兽派画家的作品一起展出于秋季沙龙。画中人身着精致的服装,具有法国资产阶级的经典特征:戴手套的手臂抱着风扇,头顶戴着精致的帽子。当时,这幅画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和批评,因为它采用了大胆的色彩和非传统的画风,违背了当时传统的艺术规范和审美标准。这幅作品被认为是马蒂斯对当时保守艺术界的一种反叛和挑战。马蒂斯运用了鲜艳的颜色和快速的笔触,创造出了一种生动而活力的感觉。画中的女性形象被大胆地简化和扭曲,突出了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力。马蒂斯通过色彩的运用,使画面充满了动态和活力,突破了传统的逼真表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情感的表达。

戴帽子的女人》展示了马蒂斯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和对传统视觉规范的挑战。他采用了非自然主义的色彩和形式,以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感受。这幅作品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前卫的艺术形式,奠定了马蒂斯在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马蒂斯的创作风格强调色彩和形式的表现力,以及对传统艺术规范的突破。他以自由和大胆的方式运用色彩,创造出了一种充满活力和表现力的画面。

《生活的欢乐》

《生活的欢乐》描绘了一群人自由栖息在滨海的林间空地上的场景。画面中共有16个人物:右下角是一对纠缠在一起、共用一个头颅的双人体,他们的左侧是一个横卧着吹奏双管竖笛的女人体;中间是一对头面相向横卧的女人体,他们的上边缘用蓝绿色的粗线勾勒出来,稍作渲染,下边缘则用大红色的粗线勾勒,使得这对人体在黄色背景中更加突出;在左侧有两组人体,每组两人,最左边一组由一个直立双手抱在脑后的女人体和一个蹲在地上伸手触摸地面的女人体构成,这对女人体的右侧是一对搂抱在一起的双人体;最右侧是一个手持芦笛的牧童,他的下方有三只羊,牧童带着羊群走进树荫(方向朝向画面右侧之外),一边走一边吹奏芦笛,并回头望向栖息在林间的人群;画面正中偏左的位置(在那对横卧女人体上方)描绘了六个人围成一圈跳舞。画面的色彩具有鲜明的马蒂斯特征:大面积使用高纯度的颜色,特别是红色和黄色这样的暖色,色彩强烈、鲜艳,给观者的视觉带来刺激。色块的布置节奏明快,充满精致的对比。

生活的欢乐》是一幅具有原创性的先锋绘画作品,同时也包含了马蒂斯绘画风格的许多线索,是理解马蒂斯作品的关键之一。详细研究这幅绘画对于理解马蒂斯的绘画实践,阅读他的其他作品都能事半功倍。马蒂斯希望通过一幅规模宏大的绘画来总结西方传统中乐土概念的图像表达,如阿卡迪亚、维纳斯花园、伊甸园、乌托邦等。与一般艺术家不同,马蒂斯的精神世界中,阿卡迪亚理想是从古希腊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的艺术世界,是马蒂斯个人的精神乐土,他一生都沉浸其中。所谓的“生活的欢乐”是一种宣言,是对个人精神追求和绘画艺术的信仰。其中的“欢乐”不仅意味着马蒂斯在艺术中找到了精神愉悦的源泉,更重要的是他所表现的人体形象体现了人性美好和和谐的属性。马蒂斯的绘画生涯中从未描绘过痛苦、绝望、残酷和暴虐等主题,他的作品总是展现生活的快乐与宁静。《生活的欢乐》虽然引用了古老的阿卡迪亚母题,但与对现实的厌恶和摆脱尘世烦恼的幻想无关,而是在宣示亨利·马蒂斯个人的艺术理想和精神追求。

《舞蹈》

亨利·马蒂斯的《舞蹈》描绘了五个女人手牵手围成一圈,翩翩起舞的场景。画中的人物姿态飞扬,激情澎湃,生动地展现了舞蹈的激烈和奔放。画家以粗黑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用鲜艳的朱填充,背景则以蓝色和绿色分别代表天空和地面。画面的地平线呈弯曲的弧形,既与圆舞的环形呼应,又让人联想到地球的球状表面。这种联想使得舞动的人体在画面中异常突出:他们在地球上跳舞,展现出因欢乐而巨大的力量。马蒂斯将画面以接近对角线的斜线分割,将大部分人物的舞蹈动作集中在画面上部的三角形区域,而画面下部则留出较大的空间,这种布置避免了画面的呆板感。此外,《舞蹈》的绘画形式与当时电影的兴起以及美国舞蹈家罗伊·富勒利用照明科技和化学凝胶创造奇幻舞台效果的舞蹈表演方式密切相关。

亨利·马蒂斯的《舞蹈》并不仅仅是对古典大师作品的简单模仿,而是通过古典范式进行再创作。这幅画向我们展示的不是优雅和谐的缪斯之舞,而是充满原始气息的纯粹跃动。野兽派在20世纪初对非洲艺术的关注是众所周知的,而亨利·马蒂斯本人也是非洲艺术品的收藏家。据说正是通过亨利·马蒂斯的介绍,年轻的巴勃罗·毕加索开始关注非洲艺术,并在1907年将非洲木雕的造型特征应用到他的第一幅立体主义绘画《亚威农少女》中。

创作特点

创作理念

亨利·马蒂斯在一九零八年《画家笔记》中把艺术比作“心灵的镇定剂”和“恢复身体疲劳的安乐椅”,这是马蒂斯艺术观念的核心。马蒂斯突出地强调了艺术的娱乐和给人以精神享受的功能,并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亨利·马蒂斯和野兽派画家们的创作理念,实际上是印象派之后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艺术家对法国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结,标志着法国以至欧洲艺术中以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指导的派别让位于以强调作者主体的观念和意识的主体论为指导的新思潮。亨利·马蒂斯既主张用色彩和形去把握事物的“内在生命”,又要脱离形和色去追求内心纯粹朴素的精神状态的艺术家。他善于把这两种理念结合起来,他提倡的 “均衡性、纯粹性以及清澈性” 是艺术的最高的目的和境界,当形和色的表现妨碍这个目的和影响这一境界时,亨利·马蒂斯不惜舍弃形和色,就如他在以勾线为主的素描与版画中所呈现的那样 。

创作题材

亨利·马蒂斯的创作题材多样化,他通过鲜明的色彩和简化的形状,创造出独特而有力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形式和色彩的独特理解,也表达了他对生活和美的热爱。亨利·马蒂斯的绘画作品题材包括风景、静物、肖像、家庭和室内装饰。他尤其关注女性形象,绘画色彩鲜艳纯净,强调线条关系,处理手法上带有明显的地中海风情。首先,静物是马蒂斯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他经常以水果、花朵、餐具等物品作为静物的对象。马蒂斯通过简化和夸张的手法,将这些物品的形状和颜色表现得非常鲜明,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富有节奏感的画面效果。如《餐桌》,将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明亮色调与栗色加绿色的古典构图结合在一起;其次,马蒂斯也经常以风景作为创作的题材。他喜欢描绘南法的阳光明媚、大海和海滩的景色,如《科利乌尔,敞开的窗户》中,马蒂斯运用大胆的色彩和简化的形状,表现出阳光下的明亮和活力,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此外,马蒂斯的人物画也非常出色。他以女性为主要的人物形象,通过简化和变形的手法,表现出女性的优雅和柔美。马蒂斯以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创造出一种抽象的形式感,使人物画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如《生活的欢乐》、《舞蹈》《蓝色裸体》等作品;最后,马蒂斯的肖像画也是他创作的重要部分。他以家人、朋友和艺术家为对象,通过捕捉他们的特征和情感,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内心世界。马蒂斯运用简化的形状和鲜艳的色彩,创造出一种生动和有力的肖像形象。如《戴帽子的女人》、《玛格丽特》等。

色彩特点

古斯塔夫·莫罗晚年绘画上色非常鲜艳纯净,描绘了绚烂多彩的纯粹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印象派的用色原则正流行表现性色彩,作为莫罗的学生,以亨利·马蒂斯为领袖的野兽派提出了采用饱满的纯色作画的观点。这一时期,画家保罗·高更对色彩的寓意的探索以及平涂的绘画手法给亨利·马蒂斯带来了新的启发,他发现平涂是表现纯色的最好的策略。色彩本身具有它自己的价值,恰当的色彩便足以能够说明画家的意图,平涂法可以制造大面积的色面来造成最强有力的色彩效果。另外,保罗·塞尚通过色彩建立绘画空间的方式启发了亨利·马蒂斯对绘画平衡感和整体感以及力量的追求。亨利·马蒂斯的绘画具有装饰性,他从整体上把握画面 ,利用色彩之间的关系与它们之间的强烈对比来进行创作,在亨利·马蒂斯的作品如《科利乌尔,敞开的窗户》、《戴帽子的女人》中可以体现。

线条特点

亨利·马蒂斯非常强调线条的关系。他是第一批尝试让直线与曲线共存于一个画面的画家。亨利·马蒂斯的画从不出现多余之处,他认为每一根线条都有它自己的作用。现代艺术中,线条至关重要。线条可以突出、可以表意 、可以控制与整合整个画面。加之亨利·马蒂斯强调的是表达事物本质的线条,他便用抽象的线条来示意形体,从而使事物逃离物质性,得到了简化, 例如马蒂斯的以勾线为主的素描与版画中所呈现的那样 。

构图特点

亨利·马蒂斯在构图上最显要的特征就是平面化和均衡感。平面化代表着自由、开放的空间观念。亨利·马蒂斯深受东方艺术的启发,尤其是简化概念,通过二维造型,减弱画面的深度感,清除掉凹凸、明暗,简化的物象便可以清晰地一目了然。没有用焦点透视来构图的平面操作相对来说更容易塑造物象的平衡一些,所以,亨利·马蒂斯的绘画作品多是充满均衡感的。构图本是复杂的工程,但是亨利·马蒂斯擅长简化,轻松令构图变得清晰起来。但是,简化不等于简单,在一个画面中,亨利·马蒂斯还常常表达不同的动作与现实场景,令画面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如在画作《舞蹈》中,画面被接近对角线的斜线分割,大部分人物的舞蹈动作集中在画面上部区域,而画面下部则留出较大的空间,这种布置有效避免了画面的呆板感。

成就影响

艺术影响

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法国艺术家之一,他以不断创新的艺术风格和对色彩的独特运用而闻名于世。亨利·马蒂斯在现代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亨利·马蒂斯出生于1869年,在巴黎接受了传统的艺术教育。但在传统面前,亨利·马蒂斯是一位大胆的反叛者。他最初以绘制风景和静物为主,但在20世纪初,他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马蒂斯开始运用明亮的色彩和大胆的构图,尝试将传统的绘画技法与东方艺术元素相结合。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简化和对形式的几何化处理,以及对传统绘画规范的颠覆。

亨利·马蒂斯的影响力超越了他的时代。亨利·马蒂斯的绘画拾起了早已失落的艺术纯粹表达,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艺术家以及艺术流派,特别是立体派和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对色彩的运用和对形式的处理开创了新的艺术语言,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启示和灵感。

精神影响

亨利·马蒂斯的绘画追求力量、健康和极致的幸福。他的绘画风格以纯粹的内核为基础,形体简洁流畅,线条充满控制力。画面宁静安谧,旨在让观者的眼睛和心灵在令人愉悦的画面上停留片刻,暂时忘却烦恼和痛苦。马蒂斯的作品中展现了狂野和变形,却又保持了和谐和优雅的特点,唤起了人们内心对色彩美的向往,具有诗意的魅力。他的作品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反映了他对健康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积极乐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马蒂斯仍然保持对艺术的追求,即使躺在病床上也没有感到孤独。他的乐观反叛精神成为无数艺术家和读者的强大精神支持。马蒂斯的艺术是昂扬积极和明朗的 ,他的艺术创造中含有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热情和真诚,体现出崇高和纯洁的人类感情。亨利·马蒂斯对人类自然生活和本能生活的重视,对个人价值创造的不懈追求,都是对二十世纪西方艺术的有力推动,对当代艺术发展也有借鉴作用 。

荣誉奖项

1950年6月11日,亨利·马蒂斯在威尼斯中国艺术节中荣获大奖。威尼斯艺术节每两年举行一次,给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以相互会面的机会,在威尼斯,81岁的马蒂斯的得到了评委的广泛称赞。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纽约时报》(英语:The New York Times)评价亨利马蒂斯道:“马蒂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他的色彩运用和形式表达为现代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英语:Robert Hughes)在其著作“The Shock of the New”中评价道:“马蒂斯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他的创作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装饰艺术和剪纸作品展示了他对形式和色彩的独特理解。”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其展览“亨利·马蒂斯:回顾展”(英语:Henri Matisse: A Retrospective)中评价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一位天才的画家,色彩运用和构图都非常出色,他的作品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被全世界无数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广泛收藏和展览。亨利·马蒂斯的作品在其馆的收藏中占有重要地位。

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其展览“马蒂斯:装饰的色彩”(英语:Matisse, les couleurs du décor)中评价亨利·马蒂斯是色彩运用的大师,在绘画和建筑设计方面,他使颜色和空间总是处于有序的状态,马蒂斯的艺术融入了人的生活,他的色彩传递着一种能让欣赏者感到轻松和愉悦的力量。

当代美术学者陈巍在《对亨利·马蒂斯绘画世界的精神解读》中评价道:“读亨利·马蒂斯的绘画, 总会被其中的音乐的秩序感、节奏感所打动, 音乐般的旋律也不断地激起我们心中的回响。对于亨利·马蒂斯来说音乐像是一个甜蜜的梦, 他总是用音乐来解释自己的作品。音乐的单纯表达永恒世界符号的单纯深深地吸引了他, 他也努力寻求绘画的更简练的表达方式来唤起内在的记忆”,“显然, 亨利·马蒂斯不仅没有落在自己的历史之外, 反而以回归者的姿态为我们重构绘画历史的真正意义提供了途径, 这也是此前的我们所不曾读到的。”

负面评价

艺术评论家罗伯特·纳特尔森(英语:Robert Natelson)评价亨利·马蒂斯道:“马蒂斯的作品过于装饰和肤浅,缺乏深度和内涵。他的色彩运用过于鲜艳,让人感到厌倦。”

艺术评论家约翰·贝格(英语:John Berger)在其著作“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巴勃罗·毕加索”中评价亨利·马蒂斯“作品缺乏创新和原创性,他的风格过于传统和保守。他的装饰艺术只是表面的华丽,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表达。”

后世纪念

马蒂斯博物馆(马蒂斯故居)

马蒂斯博物馆(法语:Musée Matisse)于1963年1月5日在法国尼斯市的西米埃园 (英语:Gardens of Cimiez) 落成。马蒂斯博物馆曾是亨利·马蒂斯的故居,马蒂斯在1950年代末期搬进了这座热那亚式别墅,并在此居住了近二十年。在他的居住期间,他创作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并将这座别墅改造成了一个艺术工作室。1963年,马蒂斯博物馆正式开放,成为专门收藏和展示马蒂斯作品的博物馆。这里汇集了他作品中世界上最大的收藏之一,人们能够在这里追溯他的艺术历程,了解他从创立之初到最新作品的发展。博物馆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其中包括12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横跨别墅和扩建部分。自2017年以来,博物馆进行了翻新活动,重点重新设计了游客的行程路线规划,改进了入口设置,并安装了科普信息设备。

玫瑰教堂

亨利·马蒂斯与玫瑰教堂(法语:la Chapelle du Rosaire)的故事始于1947年。1943年7月,为了躲避轰炸,亨利·马蒂斯从尼斯搬到了法国南部小城旺斯(英语:Vence)的一座别墅。当时,马蒂斯的护士莫尼克·布尔乔亚邀请他为她的修道院设计一座教堂。这个修道院位于旺斯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名为玫瑰。亨利·马蒂斯接受了这个挑战,尽管他没有任何建筑设计经验,他还是为教堂设计了内部装饰、玻璃窗和祭坛。亨利·马蒂斯认为,他的设计必须与修道院的宗教精神相契合,同时也要展现他自己的艺术风格。马蒂斯在设计玫瑰教堂时采用了大量鲜艳的色彩和抽象的形式,这是他晚年艺术风格的代表之一。他运用蓝色、黄色、绿色等明亮的色彩,将它们与几何图案和植物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宗教体验。玫瑰教堂于1951年竣工,此后,该教堂被视作马蒂斯晚年创作的重要成就之一。至今,这座教堂仍然是一个活跃的宗教场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朝圣者前来参观。

相关展览

“亨利·马蒂斯:剪纸”

“亨利·马蒂斯:剪纸 ”(英语:Henri Matisse: The Cut-Outs)是自1961年以来规模最大、包罗万象的剪纸展览,展览时间2014年10月12日—2015年2月10日,地点位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英语: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此次展览包括了从全球公共和私人收藏中借来的大约 100 幅剪纸作品,以及一系列相关的图纸、版画、插图书、彩色玻璃和纺织品。本次展览通过对创作和保护两个方面的研究,通过探索一系列技术和概念问题,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剪纸艺术选材和技法、艺术家在实践中的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剪纸创作的环境因素;等问题,挖掘了许多剪裁中的微妙关系,如结果与过程、艺术与装饰品、绘画和色彩之间的关系。

“马蒂斯: 像一本小说”

为了纪念亨利·马蒂斯(1869年-1954年)诞辰150周年,蓬皮杜艺术中心(英语:Centre Pompidou, Paris)于2020年10月21日—2021年2月22日举办了名为“马蒂斯,像一本小说”(英语:Matisse: Like a Novel)的展览。这次展览展出了230多件作品和70份文献和档案。马蒂斯曾说过:“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他引入艺术语言的新标志数量来衡量。”他一生都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者。展览以时间顺序分为九个章节,从这位年轻艺术家的起步介绍起,从19世纪90年代涉足绘画,到他晚年创作的切割水粉画中线条和色彩的完全解放,人们可以尽情欣赏亨利·马蒂斯的惊世才华和创作特色。

“1903年代的马蒂斯”

“1903年代的马蒂斯”(英语:Matisse in the 1930s)是马蒂斯博物馆与奥兰日博物馆(巴黎)和费城艺术博物馆合作组织的第一个致力于1930年代马蒂斯艺术关键十年的展览,展览日期为2023年6月23日—2023年9月24日,该展探索了亨利·马蒂斯在为费城巴恩斯基金会创作纪念性壁画后发展起来的装饰美学。亨利·马蒂斯的作品在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他永不局限于一种特定的风格。1930年代是亨利·马蒂斯美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一个走向成熟的时期。 然而,在获得成功后,马蒂斯不想被视为一个已经定型的艺术家,宁愿再次冒着未知的风险创作。这种未知的风险即为巴恩斯基金会创作《舞蹈》壁画作品,他在1930年至1933年间致力于为该基金会创作,他放弃了画架绘画来处理大型工作,转而探索其他方法。他的艺术经历了深刻的转变,无论是在建筑设计上,还是在更大规模上生产的能力,都摆脱了框架的限制。本次展览旨在探索1930年代的那十年,并突出他作品中发生的转变。展览还回顾了马蒂斯在《艺术杂志》上的表现,将他的作品置于前卫,活跃,国际化的大辩论背景下供大众探讨。

“马蒂斯的马蒂斯”

2023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中国北京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合作,举办了亨利·马蒂斯(1869-1954)的首次个展。马蒂斯是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中的重要人物,也是“野兽派”艺术流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此次展览呈现了马蒂斯在中国大陆的完整艺术生涯,展品来自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共有280余件作品,涵盖了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和织物等多种媒介。展览从马蒂斯学徒时代开始,展示了他创立野兽派并成为其代表人物的过程,以及他晚年投身剪纸艺术和主持旺斯礼拜堂设计的经历。此外,展览还特别探讨了马蒂斯和中国19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此展览将于2023年11月4日至2024年2月18日在上海的UCCA Edge接替巡展。

人物关系

亨利·马蒂斯的女友卡罗琳·乔布劳(1873年—1959年)是一位模特,她是马蒂斯众多早期作品的素材之一。他们于1890年代相识,并在一起生活了多年,共同育有女儿玛格丽特·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的妻子是艾蜜莉·帕拉耶(1872年-1958年),他们于1898年结婚。艾蜜莉·帕拉耶是一位家庭主妇,一直支持和陪伴着马蒂斯的艺术事业。

亨利·马蒂斯的女儿玛格丽特·马蒂斯(1894年-1982年)是一位雕塑家和艺术家。她的作品受到父亲的影响,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展现了独特的风格。

亨利·马蒂斯的儿子皮埃尔·马蒂斯(1900年-1989年)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成为一位艺术经纪人和画廊主。他在纽约开设了皮埃尔·马蒂斯画廊,致力于推广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人物争议

亨利·马蒂斯与巴勃罗·毕加索的亦敌亦友

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是二十世纪艺术史上的两位巨匠。他们的艺术创作展现极具个人化特色,以各自的方式推进着现代主义的进程。对于历史上亨利·马蒂斯与巴勃罗·毕卡索的关系,艺术界争议较多,既有对二人关系紧张的推断,也有对二人友谊的赞扬。而正如马蒂斯之言,“如果我俩之间有一人离世,那么面对一些话题,另一个人可能永远找不到交流的对象了。”马蒂斯与毕加索的关系,更适合用亦敌亦友来概括。

1906年,亨利·马蒂斯与毕加索相遇。在这一年,马蒂斯的独立沙龙画展(法语:the Salon des Independents)展出了作品《生活的欢乐》。这幅作品以阿拉伯式线条和平面色彩的组合为特点,对巴勃罗·毕加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之后,两人经常在斯坦因家的沙龙聚会上交流,受到原始艺术的启发和创作意识的革新,毕加索重新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向。次年,他完成了《亚威农少女》(法语:Les Demoiselles d’Avignon),现在被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收藏。然而,马蒂斯对此作品非常不屑,声称它是对现代艺术的嘲弄和亵渎,并迅速以作品《浴女和乌龟》(英语:Bathers with a Turtle )作为回应。

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去世。巴勃罗·毕加索没有参加他的葬礼,也没有接马蒂斯的女儿玛格丽特的电话。马蒂斯去世后,毕加索开始解构马蒂斯在尼斯时最热衷的主题——宫女,并将其重新呈现在自己的画作中。毕加索曾说过:“马蒂斯死后,他将宫女作为遗赠留给了我。”“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自己的朋友那里继承学习呢?”20世纪50年代,他改编了法国浪漫主义大师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在毕加索创作的15幅同名画作中,批评家们普遍认为至少有一个版本是向他的老朋友马蒂斯致敬。

尽管马蒂斯朝着野兽派的色彩语言发展,而巴勃罗·毕加索则投身于立体派的形式手段,但两人的初衷有着内在的统一:突破西方传统绘画的束缚,革新现代主义新艺术形式。马蒂斯曾说:“一个年轻的画家如果不能从上一代的影响中将自己解放出来,那等于自掘坟墓。”类似地,毕加索也表明:“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事实上,两人都从“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的创作中汲取了灵感。马蒂斯称塞尚是“绘画之神”,而毕加索则称他为“我们的父亲”。对于毕加索来说,立体主义画风就是明显的例证,他将完整的图像分割成一组几何形式,常常使用单一的颜色。而塞尚对马蒂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绘画主题上:倾斜的桌子顶部、盛水果的碗以及构图时模糊的空间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马蒂斯和毕加索的创作都转向了经典图像和故事。他们从艺术的追求和自律的角度出发,忠实地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的一部分。这两位艺术家在艺术史上成为了对手,激发了无数杰作的诞生。评论家塞巴斯蒂安·斯密(英语:Sebastian Smee)在《竞争的艺术》(英语:The Art of Rivalry)一书中将马蒂斯和毕加索之间的交往描述为“现代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传奇故事”。马蒂斯和毕加索在20世纪初共同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

人物轶事

马蒂斯与毕加索的换画风波

1907年,亨利·马蒂斯与巴勃罗·毕加索在公众眼中关系紧张。这一年,巴勃罗·毕加索收藏了马蒂斯女儿的肖像《玛格丽特》(英语:Marguerite ),亨利·马蒂斯则选择了毕加索的一幅静物《水壶、碗和柠檬》(英语:Pitcher, Bowl, and Lemon)。表面上此次行为是双方以示友好及欣赏,但据格特鲁德•斯坦因的说法:二人为了拼命地贬低对方,都选择了对方最差的画。甚至有流言传出毕加索的朋友们把马蒂斯的这幅画作为靶心投掷飞镖。之后,巴勃罗·毕加索的朋友很快解释道,为了不伤害画,他们用的是带吸盘的玩具飞镖,挑衅意味昭然若揭。

晚年创作

在亨利·马蒂斯的晚年,由于健康问题,马蒂斯被迫使用轮椅,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创作热情。他将轮椅改造成一个移动的画室,将画板固定在轮椅上,并使用长杆的画笔来进行绘画。这种创新的方式使他能够在床上或轮椅上创作,并且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视角和位置。马蒂斯转向了剪纸艺术创作,这是一种对色彩和形状进行切割的艺术形式。他使用剪刀将鲜艳的纸张剪成各种形状,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这种艺术形式对他来说更容易进行,因为它不需要他长时间地坐在画布前进行绘画。

马蒂斯在晚年期间的创作也受到了他周围环境的影响。他居住在法国尼斯的一座别墅里,被阳光和鲜艳的色彩所环绕。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明亮和充满活力。

总的来说,马蒂斯在晚年时期通过创新的方式继续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轮椅上进行绘画和探索剪纸艺术。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但他的创造力和热情依然存在,并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拍卖信息

相关作品

BBC纪录片《现代艺术大师》

《现代艺术大师》(英语:Modern Masters)是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的一档电视系列节目,它由四部分组成,分别详细介绍了20世纪的四位重要的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英语:Andy Warhol)、亨利·马蒂斯、巴勃罗·毕加索(英语:Pablo Picasso)和达利(英语:Salvador Dali)的工作与生活。在影片中,镜头跟随主持人阿拉斯泰尔·苏克(英语:Alastair Sooke)的脚步,走访了四位艺术家们生前的居所、艺廊及博物馆,甚至是他们最爱的餐厅等地,向观众展示了他们伟大的艺术贡献以及惊人的后世影响力。亨利·马蒂斯的传记出现在节目的第二集,通过追溯这位迷人艺术家的传记,并在法国、美国和俄罗斯旅行,主持人向观众解释了为什么马蒂斯的艺术被认为是伟大的艺术,还研究了马蒂斯如何通过色彩的精彩运用和形式的简化仍不断启发着当代的无数插画家、设计师和艺术家,例如苹果的iPod广告,甚至2012年奥运会标志等的设计也受到了这位现代艺术大师的启发。

纪录片《成为马蒂斯》

纪录片《成为马蒂斯》(英语:Becoming Matisse ) 在BBC2台首播, 这是一部关于艺术家亨利·马蒂斯的影片,它关注的是艺术家早年在法国北部小镇的平凡生活,交代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黎,亨利·马蒂斯为获得艺术界的认可所做的努力。该纪录片同时也是更广泛的马蒂斯家族的肖像,尤其是亨利·马蒂斯的妻子艾蜜莉 。影片关键的讲述者是亨利·马蒂斯的曾孙女索菲·马蒂斯(法语:Sophie Matisse),作为马蒂斯的家庭一员,她通过自己的视角来探讨家庭生活对亨利·马蒂斯的影响。

参考资料

Henri Matisse – An Exploration of the Life and Art of Henri Matisse.https://artincontext.org.2023-07-26

Search Britannica.https://www.britannica.com.2023-07-26

Henri Matisse.www.theartstory.org.2023-08-17

Henri Matisse (1869–1954).https://www.metmuseum.org.2023-07-26

Barnes.collection.barnesfoundation.org.2023-08-15

Blue Nude.collection.artbma.org.2023-08-15

Dance.hermitagemuseum.org.2023-08-15

Reclining Nude, II.www.metmuseum.org.2023-08-14

The Snail.www.tate.org.uk.2023-08-15

Henri Matisse.www.henrimatisse.org.2023-08-14

Henri Matisse.National Gallery of Art.2023-07-26

Madeleine II.www.metmuseum.org.2023-09-01

马蒂斯绘画《生活的欢乐(The Joy of ife)》析(I).知乎专栏.2023-09-01

每日一画|《生活的欢乐》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 赏析 .知乎专栏.2023-09-01

Henri Matisse.www.gallery.ca.2023-07-26

..2023-08-04

1950年6月11日 画家亨利-马蒂斯获威尼斯奖.搜狐网.2023-09-02

The New York Times.www.nytimes.com.2023-08-12

Henri Matisse: A Retrospective.www.moma.org.2023-09-02

Matisse, les couleurs du décor.www.centrepompidou.fr.2023-09-02

The history of the museum.https://www.musee-matisse-nice.org.2023-07-30

Matisse et la Chapelle du Rosaire.www.musee-matisse-nice.org.2023-08-14

Henri Matisse: The Cut-Outs.www.moma.org.2023-08-12

Matisse, comme un graphiste.centrepompidou.2023-08-13

matisse-in-the-1930s.musee-matisse-nice.2023-08-14

UCCA马蒂斯的马蒂斯.www.ucca.org.cn.2023-08-12

CAFA荐展丨马蒂斯和毕加索:半个世纪的“相爱相杀”.cafa.com.cn.2023-08-17

matisse-picasso-curatorial-tour.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馆官网.2023-08-17

Matisse & Picasso, Until April 13, 2020 Sydney.www.happenart.com.2023-08-17

Femme assise sur un balcon.www.sothebys.com.2023-09-03

Nadia au visage rond.www.sothebys.com.2023-09-03

Henri Matisse Coup de vent—Étretat.www.sothebys.com.2023-09-02

现代艺术大师 Modern Masters (2010).豆瓣电影.2023-08-13

Matisse’s great-granddaughter: ‘If I could ever in my life get to draw like that, I’d consider myself a total success’.inews.co.uk.20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