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茜公主,全名为伊丽莎白·阿玛莉·欧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昵称茜茜,巴伐利亚王国的伊丽莎白女公爵,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的妻子 ,奥地利帝国皇后和匈牙利王后。
伊丽莎白出生于巴伐利亚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Maximilian Joseph),母亲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妹妹卢多薇卡(Maria Ludovika Wilhelmine)公主。她从小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中自由成长。1853年,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次年,两人举行了婚礼,伊丽莎白成为奥地利皇后。婚后,伊丽莎白不适应严格的宫廷礼节,并与婆婆女大公索菲(Sophie Friederike Dorothea Maria Josepha)产生了冲突,导致她与宫廷生活格格不入。相继生下两个女儿后,伊丽莎白又生下了皇位继承人鲁道夫(Rudolf Franz Karl Joseph)。此后因身体和精神问题日益严重,伊丽莎白离开维也纳,外出疗养,为此饱受争议。1867年,在伊丽莎白的推动下,弗兰茨同意恢复匈牙利宪法,奥地利帝国成为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弗兰茨和伊丽莎白加冕成为匈牙利国王和王后。不久后,伊丽莎白生下小女儿。此后她周游于匈牙利、英国、爱尔兰等地,进行骑猎活动。1889年,皇太子鲁道夫在迈尔林自杀。伊丽莎白受到巨大打击,精神濒临崩溃,再次开始周游各国。1898年9月10日,伊丽莎白在瑞士日内瓦遇刺身亡。
伊丽莎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弗兰茨与匈牙利政要进行对话,促进了奥地利帝国向二元制“奥匈帝国”的转变,深得匈牙利人民爱戴。在奥地利发生战争时,她多次建立伤病员医院,救助伤兵,并常常帮助老弱贫困者。伊丽莎白热爱诗歌,出版过诗集《冬之歌》《北海之歌》。匈牙利首相久拉·安德拉西认为,伊丽莎白理智而又有丰富的情感,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第二个这样的女子。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837年12月24日,伊丽莎白出生于巴伐利亚慕尼黑路德维希大街上的一个贵族家庭。她的父亲是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母亲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同父异母的妹妹卢多薇卡公主。他们一共有八个儿女,伊丽莎白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马克西米利安不喜教条,喜欢和市民阶层的学者、艺术家们在一起。并在自己家里设置了一座马戏表演场,慕尼黑人可以在这里欣赏他的骑术表演。在父亲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是一个自然之子,她善于骑马、游泳、钓鱼、爬山,会说巴伐利亚方言,同很多邻近的农家孩子成为了朋友。她不喜欢宫廷礼仪和固定的流程,不善于礼数和应酬。
一见钟情
伊丽莎白的姨妈女大公索菲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母亲。她性格强悍,常常插手政事。弗兰茨成年后,索菲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弗兰茨挑选皇后。她的妹妹卢多薇卡的大女儿海伦妮(Helene Karoline Therese)的年龄和弗兰茨相仿。在德意志同盟中,巴伐利亚是奥地利最忠诚的伙伴,两国的联姻在政治上对双方都很有益处。两位母亲商量后,决定让弗兰茨和海伦妮在伊舍尔小城会面并订婚。随后,卢多薇卡就带着海伦妮赶往伊舍尔,同时也带上了伊丽莎白。
弗兰茨见到伊丽莎白后,就对她一见钟情。他向索菲表示,他要选择伊丽莎白作为皇后。在随后的一场舞会中,弗兰茨邀请伊丽莎白跳了一支舞,并送给她一束鲜花。这是一个传统,表明皇帝选择了伊丽莎白作为皇后。1853年8月18日,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正式向表妹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应允了。
登基为后
1853年8月,弗兰茨一世和伊丽莎白举办了订婚仪式。之后,伊丽莎白开始学习法文、意大利文、捷克语,还要学习奥地利历史。对新生活的恐惧和对家乡生活的留恋,使伊丽莎白变得沉默寡言和伤感。
1854年4月20日,伊丽莎白离开她的家乡慕尼黑。两天后,伊丽莎白到达维也纳,皇室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1854年4月24日,弗兰茨一世和伊丽莎白在维也纳的奥古斯廷教堂举行了婚礼,婚礼持续了3天。伊丽莎白成为了奥地利的皇后。
矛盾渐生
婚后,弗兰茨每天要办公,伊丽莎白单独留在拉森堡宫中。她不了解宫中的基本规则,也厌倦宫中严格的礼仪。她的健康状况很不稳定,几个月来不停地咳嗽,并患上了“幽闭恐惧症”。索菲每天都会在伊丽莎白的身边指导她,因为性格强势,索菲习惯于在家庭事务上做主,这让伊丽莎白感觉到孤独和不自由,双方产生了冲突。
1854年,伊丽莎白与弗兰茨去摩拉维亚的首府布尔诺出巡,首次以国母的身份与民众见面。回到维也纳后,正逢圣体节。伊丽莎白要穿上国事礼服,单独乘坐豪华马车,穿过几条街道前往大教堂。这让对宗教、政治都非常陌生,生性害怕与人接触的伊丽莎白非常排斥,可是,她却不得不按照宫廷礼仪完成这一活动。民众对于她的出现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1855年,天主教会通过签订政教统一协议,在奥地利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索菲实现了自己的天主教帝国统治的设想。1856年,阿特湖畔的一个新教小教团要修建一座塔楼,但经费不足。于是牧师向皇室求救,恰好遇到了伊丽莎白,皇后随即给了一大笔捐款。这在天主教教权人士中引起了巨大的震惊。因为这件事,伊丽莎白站在了政教统一的对立面,树立了在宗教事务上的宽容形象,“自由主义”派对她寄予厚望,这种形势使她和宫廷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不久后,伊丽莎白怀孕了。她的一举一动都处于被人监视的状态中。对于孩子到来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婴儿房间的位置,还是奶娘的挑选,都由索菲决定,完全越过了伊丽莎白。1855年3月,伊丽莎白生下了女儿小索菲(Sophie Friederike Dorothea Maria Josepha)。不久后,索菲就将小索菲抱走。1856年7月,伊丽莎白又生下第二个女儿吉塞拉(Gisela Louise Marie),索菲依然接管了孩子的照顾权,将孩子安排在自己卧室旁的房间里。只有得到索菲的允许,伊丽莎白才能去看望孩子。伊丽莎白与索菲之间一直进行着两个孩子的争夺战。1856年,弗兰茨一世与伊丽莎白访问匈牙利,不顾索菲的强烈反对,伊丽莎白将两个女儿带在了身边。她在匈牙利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可是不幸的是,两个孩子先后病倒,两岁的小索菲夭折。夫妻俩带着孩子的遗骸回到了维也纳。伊丽莎白悲痛欲绝,整日痛哭不止,甚至拒绝进食。她和索菲的关系下降到了冰点。此后她放弃了对吉塞拉的争夺,对她不管不问,将她完全交到了索菲的手里。
疾病缠身
1858年8月21日,伊丽莎白生下了皇位继承人鲁道夫。和以前一样,索菲抱走了孩子。因为这次生产,伊丽莎白的身体受到了伤害,经常发烧、全身虚弱、食欲不振,持续半年多也没有好转。
1859年4月,意大利撒丁岛地区发生了政治动乱,奥地利军队开进撒丁,随后法国派兵支援撒丁。弗兰茨一世向德意志同盟请求支持,未能成功。随着形势的恶化,弗兰茨决定亲自前往意大利,通过亲征激励士气。丈夫走后,伊丽莎白沉浸在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恐惧中,她开始了饥饿疗法,每日骑马时间长达数小时,不再参加宫廷活动,引起了宫廷贵族的批评。
参与政事
战争期间,伤病员众多,奥地利的医院远不能完成救治任务。于是,伊丽莎白建立了伤病员医院来救助伤兵。她从报纸上获得各种消息,越来越反对丈夫的穷兵武政策和他所持的贵族专制统治的立场。她开始向丈夫提出政治性建议,希望他能够尽快签订和约,不过遭到了拒绝。不久后,弗兰茨一世被迫接受了拿破仑三世提出的维拉弗朗卡条约,奥地利帝国让出伦巴第大区。维也纳公开出现了不满情绪,再加上军队和财政中都出现了重大贪污事件,政治噩耗层出不穷。弗兰茨并不理会伊丽莎白在政治上的各种建议,他仍然只和母亲索菲商量这些政事。伊丽莎白和索菲之间的拉锯战越来越激烈。
婚姻危机
1859年冬季,大量有关弗兰茨的桃色新闻不胫而走。重重压力下,伊丽莎白开始向周围挑衅,频繁地举办和参加舞会。1860年,夫妻间爆发了严重的冲突,伊丽莎白带着吉塞拉离开了维也纳,回到了娘家。直到弗兰茨一世亲自来接她,她才又回到了维也纳。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不停的饥饿疗法,1860年10月,伊丽莎白的病情更加严重。她听从了肺病专家的意见,去温暖的马德拉岛过冬。在帝国面临政治危机的时候,伊丽莎白离开维也纳的举动引起了巨大的非议。
1861年5月,伊丽莎白刚刚回到维也纳,又出现了咳嗽和发烧的症状。医生诊断为肺结核,建议她去科孚岛疗养。与此同时,她的精神状况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不得不再一次离开维也纳。在科孚岛上,伊丽莎白思念孩子们,于是皇帝特别恩准将孩子们带到威尼斯共和国,与伊丽莎白共度几个月。这个决定令索菲大怒。最终,索菲坚持让自己的亲信一同前往威尼斯,以便随时汇报那边的情况。伊丽莎白强硬地辞退了这位亲信夫人,并坚持任命了自己的宫廷女侍为新的宫廷女总管,这在宫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科孚岛和威尼斯生活了一年以后,伊丽莎白的病情依旧很严重。她又去了巴特基辛根、波森霍芬等地继续休养。身体痊愈后,伊利莎白仍旧不想回到维也纳,公众对她进行了谴责,认为她忽视了皇后对人民的职责。
争取权力
1862年8月,伊丽莎白回到了维也纳。弗兰茨担心妻子又会离他而去,给皇室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对她表现了相当大的宽容,主动提出停止无处不在的警察的监视,还允许伊丽莎白参加自己喜欢的文化活动。
1864年,弗兰茨想让儿子鲁道夫成为一名军人,因此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调教。一年之后,鲁道夫变得精神极度紧张并且生了病。伊丽莎白得知后,向皇帝提出了声明,要求自己掌握与孩子们有关的一切事务的决定权,同时也要求自己做主有关个人的所有事务,弗兰茨妥协了。
匈牙利情结
1863年,伊丽莎白开始学习匈牙利文。1866年,弗兰茨与伊丽莎白前往匈牙利王国做了多周的访问。伊丽莎白在匈牙利国民议会上用匈牙利语发表了演说,得到了匈牙利人的尊敬和认可。此后,伊丽莎白致力于满足匈牙利人民提出的恢复宪法的要求。
在北部战场,普鲁士王国攻击奥地利和德意志其他各国。噩耗不断传来,奥地利军队损失惨重。随着普鲁士王国军队不断逼近维也纳,伊丽莎白带着孩子们前往匈牙利布达佩斯避难。她频繁地从布达佩斯给弗兰茨一世写信,向他施加压力,希望他能够答应匈牙利的要求。1867年2月,弗兰茨同意匈牙利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恢复匈牙利宪法。在国际上,奥地利与匈牙利仍是一个国家,奥地利帝国成为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1867年6月8日,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伊丽莎白加冕成为匈牙利的国王和王后。
为了感谢弗兰茨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伊丽莎白答应再生一个孩子。在布达佩斯,伊丽莎白生下了女儿玛丽·瓦莱丽(Marie Valerie Mathilde Amalie)。她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谣言也开始流传起来,说瓦莱丽是匈牙利首相久拉·安德拉西(Graf Andrassy)的孩子。
远离政治
伊丽莎白对鲁道夫进行的自由思想教育以及在她的努力下促成的奥地利与匈牙利的签约,使维也纳的宫廷社会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宫廷和皇后之间的鸿沟更加无法逾越。伊丽莎白对宫廷生活相当反感,想尽办法逃离维也纳。
从1867年开始,伊丽莎白就不再过问政治。1868年以来,伊丽莎白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巴伐利亚王国、匈牙利王国、梅拉诺度过,把皇帝一个人抛在维也纳去承担所有礼仪活动的重任。这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不满。
1872年,索菲去世,伊丽莎白回到维也纳参加吊唁活动。很多人希望伊丽莎白能够参与政治,可是,伊丽莎白却继续远离宫廷,甚至不参加任何政治和社会活动。同时,她和弗兰茨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深了。1873年,伊丽莎白参加了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接待各国前来的政要。博览会还没有结束,伊丽莎白又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维也纳,只留下皇帝和皇太子接待众多的博览会的客人。她的这一表现受到了激烈的批评。
热衷骑猎
伊丽莎白首先到了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格德勒城堡,她的雄心是要身于国际一流骑手的行列,因此每天都要花费数小时练习骑马和花样马术技巧。她还修建了一个马术表演场,常常邀请马戏班的人前来做客。1874年,伊丽莎白在妹妹玛丽(Marie)的邀请下,前往英国去进行更好的骑猎体验。在此期间,伊丽莎白与英国女王进行了会面。这次会面并不愉快,双方都对对方没有好感。随后,伊丽莎白又在法国、英国、爱尔兰、比利时等地进行骑猎活动,在获得了“狩猎女王”称号的同时,有关她与伴骑贝·米德尔顿的流言蜚语此起彼伏。儿子鲁道夫对她和贝·米德尔顿的关系很不满,母子之间产生了裂痕。1882年,伊丽莎白最后一次来到英国,这一次她卖掉了马厩中的所有马,放弃了骑猎运动。
1885年,弗兰茨一世皇帝与演员卡特琳娜·施拉特(Katharina Schratt)交往过密,引起了一连串的流言。伊丽莎白不仅默许了两人之间的爱情,反而推波助澜,成了丈夫恋情的支持者。
丧子悲痛
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志和对家庭生活的失望,1889年1月30日,皇太子鲁道夫在迈尔林狩猎别墅中开枪自尽,与情妇一同死去。伊丽莎白非常痛苦,陷入自责之中,精神状况日益恶化。与此同时,宫廷内外对伊丽莎白的批评声日益高涨,认为伊丽莎白没有尽到皇后和母亲的义务。
鲁道夫死后,伊丽莎白开始尝试招魂术,想要和儿子的灵魂接触,企图从灵魂中了解儿子自杀的原因。她的情绪越来越失落,神经越来越紧张。1889年底,伊丽莎白把彩色的衣服、鞋子、手包等物品都送给了两个女儿,所有的首饰也都送给了亲属。从此以后,她始终身穿黑衣,完全脱离宫廷的豪华。
身心俱损
19世纪80年代,伊丽莎白几乎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创作诗歌,借此逃避孤独和现实。这些诗歌中,有对自己生活的总结,也有对自由的歌颂,还有对奥地利皇室的批判。她还对英国文学、匈牙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88年,伊丽莎白开始学习希腊语言、希腊文学和希腊历史。为此,她不仅请了教师来教授希腊文,还请了希腊的大学生陪伴自己,以加强希腊语言的学习。
1890年7月,伊丽莎白的小女儿玛丽·瓦莱丽出嫁。伊丽莎白觉得自己心无牵挂,又开始周游世界。因为已经50多岁,容颜开始苍老,伊丽莎白从此不再让人画像,出门就用扇子和阳伞遮住面孔。在旅行中,她的怪异行为常常让随从们感到无所适从,例如她在雷雨天仍要出海,滂沱大雨时,打着一把伞坐在船头,全身都湿透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就要下船,到陌生的别墅中去过夜。甚至有一次因为随便闯入别人的屋子,还被房屋主人赶了出来。伊丽莎白不断地在各国漂泊,她经常改变路线,下一步要到哪里去,自己也不知道,很多旅行目标都是她心血来潮的结果,反复无常的性格让侍从们叫苦不迭。因为伊丽莎白这些怪异的举止,报纸上不断报道她发疯了。很多医生都为她做过诊断,几乎都束手无策。
遇刺身亡
1898年,伊丽莎白到达瑞士日内瓦。她不顾瑞士警方的强烈要求,拒绝了警方对她的保护。入住旅馆时,伊丽莎白用了伯爵夫人霍恩埃姆斯这个姓名,但旅馆的服务人员已经知道她就是奥地利皇后。入住第二日,日内瓦的报纸上就报道了这个消息。正在日内瓦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无政府主义者卢伊吉·卢切尼(Luigi Luccheni)看到了这则消息,他原计划要刺杀法国皇位继承人奥尔良王子亨利,可是亨利却没有如期来到日内瓦。伊丽莎白正是卢伊吉·卢切尼所痛恨的专制贵族,而且她又是一个著名人物,刺杀她足以引起轰动。于是,卢伊吉·卢切尼将目标转向了伊丽莎白。
9月10日,伊丽莎白让仆人们拿着行李先行离开旅馆,自己在侍女的陪同下去轮渡码头乘船。卢伊吉·卢切尼等在她们的必经之路上,当两位女士走到他跟前时,他突然冲了上去,准确地刺中了伊丽莎白的胸口。伊丽莎白仰面倒了下去,不过很快又站了起来,向周围帮助她们的人表示了感谢。随后,她一边和侍女说话,一边快步走向一百米外的码头。刚到船上,伊丽莎白又倒了下去,侍女想要帮她按摩胸口,解开衣服时才看到衬衣上有一个渗出血迹的小洞。伊丽莎白问了一句,到底出了什么事。人们做了一副临时担架,将她送回旅馆。两名医生和一名护士用各种方法对伊丽莎白进行了抢救,但都无济于事。
后来,专家给出了结论,凶手刺中了心脏,因为伤口太小,死亡的过程很缓慢。凶手卢伊吉·卢切尼很快就被抓获,后来被判无期徒刑,11年后,他在狱中自杀。
人物成就
推动奥匈帝国的建立
1866年,伊丽莎白离开维也纳,前往布达佩斯,当时匈牙利想要摆脱奥地利帝国的控制,局势很不稳定。伊丽莎白每日从布达佩斯给弗兰茨一世皇帝写信,希望他能够同意匈牙利恢复宪法和议会,实现法律平等、民族平等的要求。她的第一个目标是促成弗兰茨和匈牙利政要德阿克(Ferenc Deák)的秘密会面。在她的不断施压下,弗兰茨见到了德阿克和匈牙利革命领导者安德拉西,聆听了他们的政治主张。此后伊丽莎白用各种手段持续向弗兰茨施压。
1867年2月,弗兰茨终于同意恢复匈牙利宪法,奥地利帝国成为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二元制的建立使匈牙利人民获得新的自由,国家又有了一部宪法和议会生活。消除了匈牙利完全独立的潜在威胁,改变了奥地利的国家结构和政治结构,缓解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起到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作用,从而延续了帝国的命运。因为茜茜公主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她获得了匈牙利人民的爱戴。
慈善事业
伊丽莎白热衷于做慈善事业,她常去探望孤儿院、学校、医院、贫民院。她往往事先不通知就前去探望病人和老弱者,直接与院中的受助者谈话,了解他们的待遇和家庭情况,以提供金钱或者其他帮助。伊丽莎白还在奥地利帝国的多次对外战争中,积极建立伤病员医院,救助战争中的伤兵。
人物作品
伊丽莎白喜欢创作诗歌,曾出版过诗集《冬之歌》《北海之歌》。
人物评价
相貌
个性
政治能力
批评的声音
家族成员
相关趣闻
美人相册
伊丽莎白喜欢收集各个阶层美女的肖像。外交大臣指示奥地利帝国驻国外的外交官为皇后搜集美女的照片并寄回维也纳。奥地利驻伦敦、柏林和圣彼得堡的大使,分别寄回了上层人士中漂亮贵妇的肖像。驻君士坦丁堡的公使还被特别要求寄一些土耳其内室女人的照片,这个要求相当困难,土耳其妇女从不照相。最后他寄回去的照片,在维也纳人看来,都是面孔奇特的女人。而来自巴黎的照片,都是穿着稀少、裸露甚多的女子。显然是错误理解了皇后的要求。
美的追求
伊丽莎白对美的追求非常执着,她的美容秘方非常复杂,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滋养肌肤。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她严格限制自己的饮食。她还拥有健身房,每日进行健身,对运动充满热情。为了人尽皆知的蜂腰,伊丽莎白每次要花费一个小时进行束腰,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内脏器官都受到了挤压。伊丽莎白的头发能够拖到脚跟,每三周洗一次头发,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这一天里,皇后不接待任何人。每日对头发的梳理至少要用三个小时。直到生命终结,伊丽莎白始终把每日的梳头当作是一种神圣的礼仪。
访问疯人院
访问疯人院是伊丽莎白的一项爱好。她会详尽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经历以及治疗方法。1871年她的命名日时,她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奇特的愿望,请皇帝给她一只小孟加拉虎或者一只圆形镜框项坠。但是她最想要的还是一座设备完善的疯人院。四天之后,皇帝给了她一只圆形镜框项坠。
执拗的波斯国王
1873年,波斯国王纳斯尔·埃丁斯(Nasr-es-Din)前来维亚纳参加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他带了一批动物做为礼物送给伊丽莎白皇后。当时伊丽莎白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维也纳,没有与波斯国王会面。波斯国王下定了决心,不见到伊丽莎白就不离开维也纳。迫于压力,伊丽莎白回到了维也纳,参加在美泉宫举行的告别晚会。波斯国王见到伊丽莎白后,被她的美貌震惊,仔细打量了伊丽莎白后,连称她太美了。
外交麻烦
1876年,伊丽莎白在英国进行骑猎活动。宣告要在周日去温莎宫拜见英国女王。但英国王室原则上是不在周日接见客人的,而且伊丽莎白没有遵守时间,很早就到达了,王室成员还在教堂做周日礼拜。英国女王只好离开教堂,穿着非常时髦的黑色衣裙和毛皮外套,前去接待伊丽莎白。没想到的是,伊丽莎白又有了新的打算,不想按照原来的约定留下来参加午宴,这次不礼貌的访问只持续了三分钟。当伊丽莎白和她的随从返回伦敦的途中,火车被陷在大雪之中无法前进,皇后和随从们被困在火车内长达四个多小时。大家从早上就没有吃饭,车站负责人勉强提供了一些食品,但是也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英国报纸利用此事,对英国女王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说她没有留奥地利帝国皇后用餐。双方为此发表了声明,惹得大家都很不高兴。
热爱动物
伊丽莎白喜欢和动物打交道,例如鹦形目、狼狗、猎犬。尽管皇帝一再抗议,伊丽莎白还是将这些动物带在自己身边。她还买了一只猕猴养在宫中,这只猕猴开始很温顺,后来就萎靡不振,接着又表现得很不规矩,最终被送到了美泉宫动物园。伊丽莎白给了儿子鲁道夫一个任务,让他再去帮忙购买一只皮实、温顺、行为规矩、不会发出尖叫的猴子。为此鲁道夫还请教了动物学家。后来,伊丽莎白放弃了对猴子的热情,宫廷中的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
徒步旅行
放弃了骑猎活动后,伊丽莎白开始每日进行几小时的高速徒步旅行。不论刮风下雨,她都要越过高山和草原,走遍奥地利、匈牙利和巴伐利亚州最美丽的地方。女侍从官常常体力不支,就到跟随的马车上休息一下。皇后却始终坚持几个小时以上不休息。1885年夏天,伊丽莎白从滨湖采尔前往施米滕山丘,竟然在午夜一点出发,陪同她的是一名女侍从官和几位登山向导,手中提着灯笼。还有一次,一名警察看到两位女士在奔跑,还以为有坏人追她们。后来他认出了皇后,才放下心,不过还是气喘吁吁地跟到皇宫门口。
假面舞会
1874年,伊丽莎白戴上面具、穿着黄色锦缎衣裙参加了狂欢节的化妆舞会。她选择了一个和上层社会没有交往的青年弗里德里希·帕赫尔(Friedrich Pacher)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分别后,伊丽莎白用伪装的字体给帕赫尔写了三封信。而让帕赫尔没有想到的是,1885年,他又收到了黄衣假面人的信。两年后,他收到了一封寄自巴西的信,里面写了一首诗“黄衣假面人之歌”。后来帕赫尔才知道,假面舞会上的黄衣人就是伊丽莎白皇后。
突击访问
1891年,伊丽莎白去雅典。她从火车站直接就去了王宫,并用希腊文问她遇到的第一个仆役,希腊国王是不是在家。她当时穿着旅行服装,只带着小女儿瓦莱丽。仆役告诉她如果想要见国王,必须要先登记。伊丽莎白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不过国王和王后确实不在家,伊丽莎白又突击去了王储的宫殿,在那里遇到了王储妃索菲,索菲的希腊语不太好,交谈中听不懂伊丽莎白的意思。伊丽莎白却故意不讲德语,继续用希腊语交谈,说是要给索菲一个教训。还有一次,伊丽莎白想去拜访荷兰王后,事先不通知,也没有侍从官的陪同,一个人就跑到皇帝所在的宫殿。宫殿的守卫将这个自称是奥地利皇后的女人关了起来,皇后看到奥地利皇后被关在警卫室的报告后,大吃一惊。当诚惶诚恐的宫廷总管把伊丽莎白请出来时,她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大笑了起来。
相关景点及纪念
申布伦宫殿和花园
申布伦宫殿,又称美泉宫,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北郊。核心区面积1.8628平方千米。整座建筑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富丽堂皇。宫殿有1441个房间,其中45间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弗兰茨皇帝和伊丽莎白皇后曾经住在宫殿中。宫殿后面是一座巴洛克式大花园。花园中有44座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雕像。还有1780年修建的 “海神喷泉”和著名的美丽泉。申布伦宫殿院落内有一座建于1752年的动物园,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动物园。1996年,申布伦宫殿和花园作为文化遗产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格罗克纳小屋
1856年9月,伊丽莎白和丈夫从海利根布鲁特出发去爬山,伊丽莎白在大钟山附近的瓦尔纳小屋休息。即现在的格罗克纳小屋,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帕斯特尔策山峰和大钟山山峰的风景。这个地方后来被人称为“伊丽莎白小憩处”。
格德勒宫
1867年6月8日,弗兰茨和伊丽莎白加冕成为了匈牙利的国王和王后。匈牙利人为了感谢伊丽莎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将格德勒宫做为礼物送给她。该宫建于18世纪,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郊区的一片一万公顷的林区之中。
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西南方,阿尔卑斯山脚下,是德国的象征,也是华特迪士尼公司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新天鹅堡由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Ludwig II)始建于1868年。路德维希二世是伊丽莎白的表弟,据说他一直暗恋伊丽莎白,在他入住尚未完工的新城堡时,伊丽莎白送了一只瓷制的天鹅,表示祝贺,于是路德维希二世就将此城堡命名为新天鹅城堡。路德维希二世是艺术的爱好者,一生受着奥托·瓦格纳歌剧的影响,他将城堡构想成传说中白雪公主居的居所。邀请剧院画家和舞台布置者绘制了建筑草图,城堡中装饰有无数的天鹅图画,加上围绕城堡四周的湖泊,如人间仙境。
赫尔墨斯别墅
19世纪80年代中期,弗兰茨一世皇帝请建筑师哈森瑙尔(Hasenauer)设计了一栋狩猎别墅,送给伊丽莎白。这座别墅位于维也纳市郊莱因茨动物园之内,命名为“赫尔墨斯别墅”。别墅内外部的装修都考虑到伊丽莎白的喜好。别墅门前是天神赫尔墨斯的雕像,希腊雕像遍布别墅的各个角落。皇后卧室的墙壁和天花板上,是“仲夏夜之梦”的浮雕。伊丽莎白很喜欢这栋别墅,尤其喜欢别墅周围原始森林中的寂静环境。
阿基里斯宫
在希腊科孚岛海边的一个面对阿尔巴尼亚群山的山丘上,伊丽莎白让人修建了一座行宫,建筑风格以庞贝古城为蓝本,用以纪念她最喜爱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行宫里摆满了伊丽莎白敬仰的诗人和哲学家的雕像、希腊众神像,墙壁上绘有希腊传说的浮雕。
茜茜公主博物馆
茜茜公主博物馆位于奥地利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内,是维也纳政府为纪念和庆祝国王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皇后伊丽莎白结婚150年,在2004年4月24日落成的。茜茜公主博物馆中,集中展示伊丽莎白的个人生活,有许多伊丽莎白生前的私人物品,以及她的一些著名的肖像画。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Elisabeth empress consort of Austria.Britannica .2023-08-07
The Tragic Austrian Empress Who Was Murdered by Anarchists.History.2023-08-07
申布伦宫殿和花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7-30
奥德印象(之九):童话王国“新天鹅堡”.中广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2023-07-30
瞰世界|德国新天鹅城堡.百度 新华社.2023-07-30
Sisi Museum.Sisi Museum.2023-07-30
Sisi Museum.Vienna /Vienna Tourist Board.2023-07-30
茜茜公主.豆瓣电影.2023-07-28
茜茜公主2.豆瓣电影.2023-07-28
茜茜公主3.豆瓣电影.2023-07-28
魂断梅耶林.豆瓣电影.2023-07-28
路德维希 Ludwig.豆瓣电影.2023-07-28
茜茜公主 Princess Sissi .豆瓣电影.2023-07-28
奥匈情史 Kronprinz Rudolf.豆瓣电影.2023-07-28
Sisi.豆瓣电影.2023-07-28
路德维希二世 Ludwig II .豆瓣电影.2023-07-28
茜茜公主 第一季.豆瓣电影.2023-07-28
茜茜公主 第二季.豆瓣电影.2023-07-28